内阁相位确立后,六部的位置相对降低了。不过,万历将太常寺﹑四夷馆 ﹑光禄寺 ﹑太仆寺 ﹑鸿胪寺 等职能重叠的部门简省后,六部成为大明唯一的中央行政执行部门。
吏部,六部之首,可与内阁抗衡。尚书一人,正二品;左侍郎一人,从二品,为常务侍郎,辅助尚书料理部务。右侍郎四人,正三品,分区考核府县以下官员。其余设置职责与从前一样。
户部,是万历改革最大的一个部了。尚书一人,常务左侍郎一人。新设审计侍郎一人,掌审计,预算,结算。财务侍郎一人,掌财政收支;税务侍郎一人,掌税务;农林侍郎一人,掌农田水利;贸易侍郎一人,掌与东西洋诸国商贸之事。其原有的十三清吏司,民﹑金﹑仓﹑漕四科等机构继续沿用。
兵部,对兵部的处理让万历感到为难,关键就是如何处理军权,是集中还是分散?最后决定沿用兵部设置,尚书一人,常务左侍郎一人。军法侍郎一人,正二品,掌军法;参谋侍郎一人,掌收集内外情报,分析战略形势,制定作战计划,为君王大将提供军事建议。水师侍郎一人,管理水师,现在由俞大遒兼任。教导侍郎一人,负责文化宣传。后勤侍郎一人,掌供给军械物质。装备侍郎一人,规划全军武器装备,试验新式武器,交工部制造。驿传侍郎一人,管理驿站,传送军情。其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沿用。
刑部和礼部变动不大。礼部,新设学部侍郎,掌教育;理潘侍郎,掌与外国交往,接待朝贡使节,辖四夷馆和行人司。
工部赠加火器侍郎,车马侍郎,河务侍郎。潘季驯由于治理黄河有功,为河务侍郎。
六部成为政府行政中枢,但一来上有内阁统辖,二来新设立常务侍郎和诸多专门右侍郎,六部尚书的权力已经有所下降。
除六部外,中央机关行政机关还保留有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翰林院为国家贮才之所,里面设有史学﹑经学﹑历学﹑算学﹑刑名﹑同文等馆,新中的进士需要在里面学习一定年限后,才能正式补官。这一次万历特别强调了同文馆的地位,要求翻译东瀛﹑朝鲜﹑蒙古﹑回回﹑安南﹑缅甸﹑暹逻﹑佛郎机等国的书籍,并作为翰林院毕业考试的内容之一。詹事府为太子府属官,保留不变,并且将各王府的官员也纳入詹事府,方便管理。国子监,为中央学府,不变。
在监察方面:万历恢复了谏院,设立谏议大夫,正三品;散骑常侍,拾遗,补阙,正言等官。是专门针对皇帝的,纠正天子的过失,监督天子的言行举动。同时,六部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都归入谏院,由建议大夫领班。
督察院方面,设置如旧。但是赋予了督察院审核各部门财务和行政手续的权力。分道御史巡检地方,弹劾不法。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殿中侍御史,纠察百官失仪。
大理寺作为独立司法部门存在,有权对大明律法做出解释,并形成案例成为以后判案的根据。
通政寺,负责接受全国上面人等的奏折和上书,也有接受平民申冤状纸的权力,有权要求各部门在一定期限内就状子中事件做出说明。
这四大部门的首脑任命由廷推后,天子决定。其行政不受内阁控制,直接对天子负责。他们与内廷的锦衣卫﹑廉政司,与地方的巡抚﹑提刑按察使,共同组成大明的监察系统,维护大明的纲纪。
内阁的首辅,监察系统的都御史,五军都督辅的都督,并称为三公。六部尚书,大理寺卿,谏议大夫,通政大夫,并称为九卿。各部侍郎以上,九卿,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三首长有廷推的权力,也有上本弹劾内阁首辅的权力。
与外廷相应的是,皇家事务官员的设立:宗人府,掌宗室皇亲;内务府,管理太监宫女,并宫中之事;太常卿,管理皇家祭祀;光禄寺,掌接待宾客,宴会酒食;太仆,掌皇帝出行之车马仪仗;卫尉,掌宫廷卫士,守卫紫禁城;太史令,掌天相﹑史学﹑实录﹑僧道等事;上林苑监,管理皇家园林;少府,管理皇室财政。
这九个部门被称为内九卿,或小九卿,皆由皇帝任命。有权参与朝廷大事的商讨,有权廷推大臣。但是没有权力弹劾阁臣﹑六部尚书﹑督察院长官。
中国历来是政府与皇家不分,万历早有心革之,今日方才如愿。
太师、太傅、太保依旧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自此以后,这些官职变成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例如在改革大体完成时,万历就加张居正为太傅,申时行为少师,张学颜等为太子太师。
在军政方面,明朝本来由五军都督府掌握军事力量,但是后来职权渐为兵部所夺取,成为只有统兵权的部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