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在源头上防止腐败;一方面完善户部的预算制度和检察院的审计制度,依靠制度。让贪官污吏无计可施。
不过,这几年最应该提的还是财政改革。明朝的财政税收制度不是总收总发,而且恰恰相反。在本朝初期,征收实物为税赋,人民纳税实物不入仓库。而是直接供应于军士﹑官员﹑工程或者其他国家支出。因此全国布满了这短距离的补给线,此来彼往,侧面收受,既无架构。也提不出准确的统计数字,以致朝廷无法在财政上做出有效的预算和控制。这种财政税收制度是和民间经济地发展相脱节的,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地安全。它阻碍了交通通讯、银行业、保险业,商业组织和法律的发展,也阻碍了各地区互通有无和分工合作。阻碍了大明的近代化过程。
财政上的困难,很多人都看到了。而首先进行改革地就是张居正,他在清量田亩后,强制推行“一条鞭法”,变实物税赋为货币税赋,并且合并杂税,方便人民交税,也方便朝廷征收和统计。万历亲政后。改革又再进一步。范围从农业上扩展到商业和手工业。所有的税赋都先纳入各地的仓库,经过统一的调度和配置。再分拨给不同的地方。建立更完善的统计制度和预算结算制度,不光中央如此,地方省府也相应的有了统计和预算制度,基本上实现了总收总发,朝廷对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到万历十四年,大明地财政总收入达到三千四百万两,总支出达到三千万两,剩余库存四百万两,和张居正改革期间的太仓库每年岁入四百万两的情况基本相当。
在民间,这种财政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不是商人而是农民,因为要交纳银两,农民往往在秋收后出卖粮食,因为物多价贱,加上商人有意压价,农民往往忍痛低价卖出;而到了每年春天,粮食短缺,农民又不得不高价买入商人的粮食和种子。一来一往,商人得益,农民受损,土地兼并加剧,流民增多。针对这种情况,万历和安歧﹑内阁大臣商议了许久,一方面要求地方官员救济农民,建立多年的救济仓常平仓防灾仓现在储藏大量粮食,应该发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