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官员退休制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十退休,武官则可延长十年到八十岁退休形成了鲜明对比。

    也充分说明了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还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模样。

    虽然对退休年龄有具体规定,但也有很多例外,因为皇上就是苍天,圣旨就是制度。

    比如元朝的大天文家郭守敬,年逾七十后屡次申请退休,但皇上就是不准,结果86岁时,卒于知太史院事任上。

    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还有清朝名臣纪晓岚,雍正二年出生,官运亨通,当到正部长级的礼部尚书;嘉庆元年,已是72岁的老人了,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嘉庆十年,已经80多岁了,仍任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退休制度的另一个要件就是退休后的待遇,这关系到退休官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的大问题。

    历朝历代对此都比较重视。

    首先是政治待遇上,据《礼记》记载:卿大夫致仕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称“庶老”,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对老臣的尊重。

    到了唐朝,对致仕官员要举行欢送仪式,敲锣打鼓,送归老家。

    与现在发一个“光荣退休”的证书或镜框,虽然形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

    明朝的致仕官员在礼仪上依然受到尊重,在参加宴会、祭祀等活动中,仍享有原有职级的礼遇。

    其次是经济待遇上,退休后会优厚对待。

    汉代规定,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