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十月初七,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
这一天,沈阳冠盖云集。
可以这样说,稍微有点地位的,都出现在沈阳东站。
一台全新的蒸汽机车,摆在这些人的面前。
机车后面,拉着三十节车厢。
经过上次的试车后,坐过火车的人对杨承应说的对多一句话:
这车好是好,就是颠簸得太难受。
杨承应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斯蒂芬森在研制成功火箭号机车没多久就发明了“行星”号机车。
颠簸得太厉害,像在惊涛骇浪里坐船一样。
掌舵的没事,船员都吐出胆汁。
痛定思痛,杨承应和宋应星、汤若望一起,再次设计新款火车。
在最新一代的车床和镗床配合下,杨承应制作出了新的燃烧室和气密性更好的气缸。
具体到安装,首先在前面增加了一个缓冲装置。
依旧使用卧式火管锅炉,装了一个汽包,防止水进入气管。
走行部分,轴列式采取4-4-0的方式,减轻运行时的抖动。
驾驶室也装上了顶篷,而且可以容纳下两个人。
可以这样说,除了复杂的管道,这台蒸汽机要什么有什么。
剩下的,只是详细的改进。
在万众期待中,杨承应与公主及家人出现了。
女眷都戴着帷帽,用白纱遮面。
他们一出现,立刻引起万众欢呼。
朱徽娴对这种场合,虽不怯场,却也不太喜欢。
她喜欢安静。
杨承应当众讲话:“诸位,今天是个大日子,注定载入史册。而有幸参与过这场恢弘的事业中的人们,永垂不朽!”
讲话完,守候在车厢门前的侍女,打开第一节车厢的车门。
朱徽娴和英娘、沈漪蓉带着孩子们,登上这节车厢。
随着她们登上火车,百官也纷纷登上火车。
有人私下说,如果这次出了事,沈阳就要天塌地陷。
黄宗羲想登上第二节车厢,却被杨承应拉住:
“你坐第一节,你是孩子们的夫子,理应坐在第一节车厢。”
“不好吧,那里面都是大王的女眷。”黄宗羲连忙摆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