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尴尬,杨承应拿出一份地图。
他指着地图,对洪承畴道:“我已经在开原以北的清阳堡,修筑了一大片房屋。
只等流民到达,入住这里。凡是开垦农田到一定数量,则房子归他永远居住,并发给房契。
以前通常是百姓到了之后,自己搭建房屋。这种办法不适合东北苦寒地区,也不利于我日后的规划。”
“你想的可真周到。”
洪承畴吃了一惊:“你以后的规划?难道说你是打算往这里修建铁路?”
“没错。清阳堡附近要开出来做粮田基地,再用铁路联通,以供养其他缺粮的地区。”
杨承应说道:“只有做到货物互通,才能避免出现一地旱灾,当地就有饿死人的情况。”
“货物流通顺畅,是一个应付天灾的好办法。”
洪承畴说道:“哎,对了,你的铁路怎么还没开始建设?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我在等材料,材料不够,绝不开工。”
杨承应说道:“大工程建设一大原则,宁可材料等人,决不能让人等材料。”
“什么材料,要等这么久?”洪承畴不理解。
“我带你去看看,你就懂了。”
杨承应说罢,带着洪承畴离开王府,到了位于沈阳东郊的仓库。
推开仓库,里面摆放着一段段钢轨,堆放得整整齐齐。
“火车跑的轨道,道砟、轨枕、钢轨、联接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组成。”
杨承应介绍道:“道砟铺设路基上,轨枕下,有防止轨道生长杂草等用处……”
他一一解释了一遍,尽量用洪承畴容易理解的语言。
饶是如此,洪承畴还是听得一头雾水。
他只记得了一件事:“修铁路,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谁说不是呢。我沈阳,朝阳两地通宵达旦,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完成从沈阳到抚顺段,沈阳到鞍山段的材料。”
杨承应也颇为感慨。
在明末修铁路,是一件比打仗还累人的差事。
打仗还有个帮手,修铁路全靠他亲力亲为。
别的不提,光枕木都费尽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