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却也猜到一二。”
杨嗣昌说道:“孙督师有所不知,鞑子大将、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已经率众投降了杨承应。”
“什么?哦,对,不然你不会出现在这里。”
孙承宗终于镇定下来,“阿巴泰带了多少人投降他。”
“八千多人,都是百战精锐。”杨嗣昌回答。
“这么多,那杨承应的实力岂不就……别走了个鞑子,又来了一个藩镇。”
“如果他只是藩镇,那问题还好说。”
杨嗣昌说到这里,意识到失言,果断转移话题:“督师,我要入京觐见陛下,你有什么要我转达的吗?”
“哦,这里有我的一份奏疏,上面写明了事情的原委。”
孙承宗苦笑着说道:“看来,我要卸任督师,再也没法子为朝廷尽职尽责。”
说罢,他把装在锦囊里的奏疏双手递给杨嗣昌。
杨嗣昌本来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止住。
他把奏疏收好,向孙承宗抱了抱拳,转身离开。
京师,乾清宫。
“臣杨嗣昌,叩见吾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嗣昌向写着“九思”匾额下的崇祯,行君臣大礼。
“平身。”崇祯略微抬手。
“臣谢陛下恩典。”杨嗣昌起身。
崇祯笑道:“卿抵达京师前,朕得到上报,鞑子已从蓟镇撤退。”
“臣也有耳闻。”
“这是卿家的功劳,朕自有重赏。”
“臣,谢陛下隆恩。”
杨嗣昌再次跪拜。
崇祯盯着他,等他起身,沉声道:“杨爱卿,你应该知道,朕派你到辽东明察暗访的用意,是让你摸杨承应的底,你为什么在密折里只字不提!”
“不是臣不想提,而是这些话不能在奏折里写出来。”
杨嗣昌说道:“万一被人发现,泄露了出去,会引起轩然大波。”
“看来,你此行大有收获。”
崇祯理解的点头:“你说一说,辽东在杨承应的治理下到底怎样?”
“陛下这问题,容臣用八个字足以形容——养兵安民,地方富饶。”
杨嗣昌低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