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应一边请杨嗣昌入座,一边让下人给他看茶。
“不不不,杨驸马先说。”杨嗣昌推辞道。
“那好,我先说。呵呵……事情是这样的,孙督师兵败白庙儿,全军已撤退到永平府休整。”
杨承应说道:“朝廷命我出兵勤王,但是……我军长途跋涉刚回广宁,实在没有力气再出兵。”
“这……我懂,只是陛下明旨命你出兵,不好推辞吧。”
“所以,我才请你来。”
杨承应拿起一封信,起身来到杨嗣昌面前。
杨嗣昌赶忙起身。
“这封信,是给皇太极的,您走的时候代我转交给他,他必定撤军。”
杨承应说着,把信交给杨嗣昌。
聪明如杨嗣昌,很快理解了杨承应话里的意思,点头道:“没问题。”
他接着道:“看来,我的事也就不用对你说。”
“这些日子辛苦杨巡抚,一直陪着我到处乱窜。”杨承应笑道。
“这怎么能算‘辛苦’,我跟着杨驸马是学了不少的东西。”
杨嗣昌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杨承应也微笑起来。
有些事,还是不要说透了的好。
当天下午,杨嗣昌动身离开广宁,沿着辽西走廊,到达山海关。
然后从山海关出发,快马加鞭,抵达永平府。
沿途所见,都是明军的残兵败将。
入城前,杨嗣昌命人把杨承应的信给皇太极送去,然后径直去见孙承宗。
孙承宗这些日子过得很辛苦,整日愁容满面。
正所谓败军之将,何以言勇。鞑子正在肆虐蓟镇,他却无力应付。
心中苦闷,难以言说。
听到杨嗣昌到来,孙承宗精神稍振:“子微,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杨承应的大军呢?”
子微是杨嗣昌的字。
“他的大军刚经历一场恶战,已无力入关勤王。索性有书信一封,可以让皇太极主动撤军。”
杨嗣昌看到孙承宗满头白发,不禁心生惋惜。
“一封信?这……这怎么能逼迫皇太极退军?”
孙承宗以为自己听错了。
“信里的内容,我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