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布局的依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向伦敦劳埃德保险财团购买保险,以防海盗、灾难以及战争的威胁。

    对于世界上大部分海运贸易来说,伦敦银行的信用证以及现钞兑换是十分必要的。

    私营的英格兰银行,由伦敦金融城里的巴林家族、汉布罗家族以及罗斯柴尔德家族等著名金融财团共同创办,操纵着世界绝大多数货币黄金的供给。

    它们精心策划,导致大量的英国出口品肆意倾销到竞争者的市场,对国际银行业的主导,无疑是1815年后英帝国权力的第二大支柱。

    第三大支柱便是英国对棉花、金属、咖啡、煤炭以及19世纪末新兴的石油等世界主要原材料的地缘政治优势。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这一支柱显得越来越重要。

    1873年后,英国的国家工业与金融政策阻碍了技术进步,而德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到1900年,两国的发展路径差异日趋明显。

    1914年前,德国与英国之间日益增加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德国经济迅速全面发展的两个特殊方面。

    第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德国作为一个现代航运强国的迅速崛起,这对长期以来统治海洋的英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德国如果没有控制好本国的现代商业船队,没有精良的海军护航,她就永远无法主导自己的经济事务。

    英国依旧统治着世界海域,并且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其统治地位,这就是英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认为,国家的经济生活将永远受外国航运强权的操控,由他们制定国际贸易的基本条款。

    1870年,德意志帝国的商业船队仅有吨位64万吨,在当时名列世界第五,落后于英国、美国、法国以及挪威。

    但到了1914年,德国的船队已经迅速跃升至世界第二,仅仅落后于英国。

    1870年德国的出口货物受其他国家――首先是英国的运输价格和运力的限制。

    到1914年,这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早在1901年,德国自己拥有各种船只52000艘,总吨位达900万吨,穿梭于世界各国的港口之间。

    到1909年,船只增加到65000艘,载重总吨位达到1300万吨。在此期间,德国贸易的70%都依靠海运完成。

    对贸易条件的控制,对于德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英国金融业与航运业人士对此并不欢迎。

    与此同时,德国的钢铁和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其成果也直接被应用到现代商船的建设中。

    蒸汽动力替代了过去的帆船,钢质船体替代了过去的铁质与木质船体,这些设备的改善增大了商船的规模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德国航运的效率。

    1891年,德国已经拥有三艘7000吨以上载重吨位的蒸汽动力船。

    到1914年,德国已经拥有载重吨位超过两万吨的蒸汽动力船五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