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廷议仍在延福殿举行,蔡京的意图很明确,朝廷大用王秀。
王秀出任总理各国事务公署职事,对于多数朝臣来说,倒不是全然不能接受的。毕竟,人家有首唱的功劳,不给点好处实在说不过去,花花轿子大家抬嘛!再说了,新鲜事物得有个懂行的人,别搞砸了大家都没的好处捞。
但蔡京的意思是委任王秀使副,甚至试权领一行事,无疑让众人嘀咕,好处似乎有点大了。
王秀不过是新科进士,连个官职也没有,你一下子让他掌握实权衙门,这不扯淡吗?至于什么甘罗十二为相,太公以老朽任周相,不拘一格降人才这类说法,没一个相信,甚至连来回蔡家父子身边的白时中,也觉得太孟浪了,给王秀个监丞,进入总理各国事务公署衙门任职不就得了,有必要一跃成为正任官吗?
当然,蔡京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赵佶心知肚明,王黼举荐蔡攸,蔡京当然要还击了,对蔡京和王黼的政争,甚至蔡氏父子之间的争斗,都是他乐于所见的,他的御下之术就是只要不危机皇权,大臣之间相互攻扞,还是可以容忍的。
不过,他觉得这不是蔡京的后招,以蔡京的老道绝不会犯常识性错误,王秀跟蔡攸没法比,至少得举荐个尚书郎中才能让众人接受。
他面带微笑的看着阶下重臣,面上有鼓励之色。
在场大臣中多是和蔡京有千丝万缕、或明或暗的干系,白时中一向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之人,在蔡京、王黼与蔡攸之间的争斗中也明哲保身。此时,他是一脸木纳、一言不发、一丝不苟,仿佛大殿内的诡异气氛不管他事。
吴敏、王孝迪二人明显倾向蔡京,赵野是首鼠两端,蔡京、王黼都能和他善处,李邦彦又暗中与王黼较劲,何粟被称为苏轼乡党,被大宦官梁师成赏识,正在搜罗王黼奸邪专横的罪状,准备伺机弹劾,众人百态龌龊到了极点。
赵佶见相持不下,他心中早就有了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