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集资发展工业
陆裕光召集了各地的富商,为的就是能够集资发展工业,陆裕光对于***的防范虽然没有降低,但是他也在图谋欧洲了,作为一个后来者,一战的爆发并不是什么秘密,虽然他已经派人将原来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的那个人给杀了,但是他也只能够确定可以拖延一段时间而已,而这一段时间陆裕光需要解决的就是国内的一些问题,所以他已经把整个中国给统一了,但是相对而言,他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财政上面。
因此陆裕光才会想到把那些各地的商人们全部邀请过来,大家一起商量一下,这样也好对以后有一个充分的估计。
不过令陆裕光感到担忧的是国外的资本会不会突然插手进来,虽然陆裕光一直觉得自己不怕那些人,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如果得罪了每一个国家,那么即使他们和德国关系密切,德国也会抛弃他们的,而且自己的势力也不能够和这些势力相抗衡。
所以在陆裕光召集国内资本的时候也对国外的资本开始了各种方式的阻拦,当然在明面上陆裕光还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像这种各大财团的会议,一般是没有那些国外资本的份。
“各位,这一次召集大家来,我想大家都知道一些原因,我在这里也不卖关子了,这一次我想拍卖几个项目,这几个项目的机器有我们政府方面给出,而你们生产的产品也同样由我们政府方面收购,你们看怎么样?”陆裕光问道。
“元首大人”以为穿着绸子大褂的富商站了起来,不过还没有等他接着往下说,陆裕光就打断了他的话。
“不要叫大人,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大人,你可以叫我元首先生,或者陆裕光先生。”陆裕光说道,虽然这个称呼听起来无伤大雅,但是陆裕光还是不想被人诟病的,即使他想要改称呼,他也会在称帝之后去改,而不是现在用上“大人”这个称呼
“哦,元首先生,在下汪氏家主汪国涛,听闻元首刚才说要拍卖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机器由您提供,我们只需要提供资金就行了,而这些工厂的产出也是您收购,我们只要提供货物就行了。可是既然这样您为什么不自己去生产呢?”汪国涛问道,他对陆裕光的这种行为有些不解,或者说陆裕光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傻帽行为。
“这个很简单,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将你们手中的闲钱给利用起来,如果我想要生产产品的话,那么我自己就能够生产了,但是我现在并没有那么大的资本去生产,所以我就需要合作者了,我之所以说要收购是因为我怕你们自己卖不出去,如果是我们政府收购的话,再有我们政府在各地开设出货的店铺,政府就可以从这两项交易和店铺上面把钱给挣回来。
至于你想的我明白,不就是怕我到时候给你们赊欠吗?这个好办,我想大家也都听过西南建设银行的名头,或者用过西南建设票,现在这个银行已经改成了中华民国中央银行,这样而大家手中的钱也开始全国流通了,现在这个银行有了新的业务,他会提供信用担保票证,这样就可以通过担保的方式将你们手中的货物再生产的时候进行担保,同时在产出的时候按照担保的价格和数量,你们去银行提钱,而我们的货物只要交给银行就行了。”陆裕光对于让这些人相信自己可是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是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最后陆裕光觉得用银行去管理经济应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想法,于是陆裕光就确定了这个。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期货。
陆裕光又接着说道:“不过有一点,如果你们签订了协议,到了那个时候不能够按时交货,那么你们需要在按照市价把差额补齐之外,你们还需要赔上一笔违约金。毕竟大家不能一点风险都没有,如果你们到时候见到市场上面的要比你们手中的价格高尚不少,那么你们最后私自卖出了,那么对于银行来说可就是一大笔损失了。”
“元首先生,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没有签订这些合约就能够自己买卖了?”另一位富商问道,他对于私自贩卖很喜欢,毕竟如果全部把这些东西交给了国家,那么国家就是转一下手卖出去的事情,这个价格肯定要比他们卖给政府的价格高,而且还要过那么多遍手。所以如果他当即就想到了怎么样利润最大化。
陆裕光听了这个人的言语不得不佩服,在座的人虽然不能说百分之九十,但是只要也有百分之七十觉得自己只要不断地生产就行了,卖家和买家都有了不用去着急了,想这个人这样的想法的并不多,毕竟这样是有风险的,但是同样这样也是有更大的利润的。
“对,没有这些合约你们就不属于我们收货的范围,即使以后你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我们也不负责,当然机器和原料还是能够提供给你们的。”陆裕光说道,他知道这些人的想法,想要不冒风险而且还能够赚大钱,这种好事陆裕光都找不到。
“那就好。”问完之后,对方坐了下来。
其实陆裕光这样做有些像计划制经济,之前陆裕光曾经参考过有关苏联的发展例子,最后陆裕光还是觉得这种经济体制对于一个国家工业的起步还是有很大好处的。计划制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计划经济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计划经济的起源是与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开始。 一般来说,最早出现计划经济构想的是李斯特对于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的批判,当时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第一次理论阐述,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更是系统的阐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受其影响德国诞生了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大力宣扬政府控制经济行为,同时以这种思想主导德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德国的发展飞跃,也形成了马克思口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靠政府干预执行计划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计划经济。
其实陆裕光为了搞清楚这种计划制经济,专门派人将《***宣言》这本书找了出来,陆裕光通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最后还是得出了最后的结论,他要走的就是国家资本主义道路,不过在国内他并不想要进行全民公有制,毕竟这样对于国家的安定发展不利,陆裕光这样做也只是采用了几个苏联时期的措施。
陆裕光不仅仅把这些条件给简单化了,而且对于这些任务的安排也比以前的计划有了一定的改变。其实陆裕光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全国的钱都拿出来搞建设,面对一个百废俱兴的场面陆裕光现在有些着急。但是他不能从人们的手中硬抢,对于在座的这些富商们,陆裕光可是用一定的言语打动他们,但是对于那些平民百姓们,陆裕光的方法就不多了。
所以陆裕光最后还是想到了同样的办法:进行集资。俗话说的好世人攘攘皆为利来,陆裕光只有拿出足够的利益就一定能够把那些人的口袋给扣出来,但是也只有拿出足够的利益才能够让这些人掏口袋。
这集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集资是融通资金的方式之一,金融活动的生命在于企业规模扩张冲动和社会资金投资冲动之间的相互需求。一方面,现代工商业及金融业发展往往需要通过合法的金融手段募集闲置社会资金,通过资源互补实现企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具有天生的投资增值需求。上述两种冲动的相互满足除通过银行吸储贷款实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企业直接向社会集资实现。由于集资活动天生具有投资者先支付对价后收取回报的信用性,以及投资者与资金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所以集资活动在组织上述两种冲动对接的过程中,其合法性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对最大限度避免资金运作失败风险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以及上述措施是否在足够保护社会投资者的目标上达到合理的程度。尽管缺乏更加有效的区分标准,集资活动根据集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而区分为“向特定对象的集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