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人都想抛弃肩负的责任和脑海中的荣誉感转身就跑,远远地离开地狱,越远越好。可是,没有人能够办到!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中脱离阵地就是送死的行为!杨益川亲眼看到自己班里的两名弟兄尿了,跑了,没跑几步就升天了……如今,生与死已经不重要了,荣誉那玩意儿也看得淡了,倒是一种绝非记者、文书们宣教的那种责任感、荣誉感却更重了。
带着十七名弟兄和未来加入重机枪连的弟兄活下去,回到祖国,回到他们的娘亲怀抱里,这就是责任、荣誉。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活着就是胜利,想办法活着,就是想办法杀死敌人!道理如此简单,记者还问个啥呢?
“杨益川,回答问题。”政教中尉催促了一句,又补充道:“你们的事迹将被全国四万万同胞看到。”
“我……不想死,所以就活下来了。”
谭炎笑了,笑得有些苦涩。他知道中士说的是大实话,一场战斗下来,激荡的热血就会冷却,杀敌立功的心思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活下去的念头将成为官兵们思维的主宰。66高地的第一次反冲击,11团三营的一名排长率部俘虏了十九名德军后,对记者说:“我和弟兄们都想活着回去,我告诉他们,也告诉我自己,咱们是中国远征军,咱们只有消灭了德国人才能回去,只有遵守战术条令和上级命令才能更好地活下来,只有歼敌越多,活下来的可能性才会越大。”
“中士!”政教中尉有些火了,大声说:“你就说说德军冲上来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没有怎么想,我害怕,所以就开枪。我怕死,所以打了半条弹带就转移了阵地。教官和连长都说,重机枪班要活下来,只有两个秘诀――远离第一线、狡兔三窟。”
谭炎把中士的话记下来,用目光示意中尉“不必介入”后,说:“据我所知,远征军绝大多数都是现成的部队改编而成,官兵们的战斗经验很丰富,前线的重机枪阵地都建在第一线后方100多米处,却仍然成为德军直射火炮和迫击炮的重点打击目标。因此,重机枪部队的伤亡是66高地山鞍部一战中最高的。中士,你后悔加入重机枪部队吗?我听说,当初你进士官学校时是主动要求到重机枪大队的。”
中士摇摇头说:“蒋将军曾经在士官学校的大课上说,作为步兵的火力支撑,机枪和机枪手势必会成为敌人的首要打击对象,学会在战场上活下来,远比消灭多少敌人来得重要。记者先生,我觉得我能活下来,能够从战斗开始坚持到结束,是因为我发射的子弹比别的机枪班更少,转移阵地的次数比别人更多,运气也比别人好一点点,没挨重炮弹。”
中尉忍不住插嘴了:“你就没想过成为英雄?!”
“想过,在加入远征军之后,挨炮击之前,这段时间里天天都想。”
“中尉。”谭炎伸手拉了拉中尉,却向中士说:“德军一度冲到2号阵地,有截断你们和连部联系的可能,那时候你为何不撤退?”
“不能撤,当时是撤不下去了,就算是能撤下去,114高地的九号阵地就危险了。后来,连部就挨了炮……”
“连部挨炮之后,你为何不撤?”
“独立坚守,无侧翼坚守,第三师打的就是这种仗。撤到后面,这种仗也得打下去。我怕死,可我不想别人觉得杨益川比德国佬还怕死。”
“嘿嘿……”谭炎又笑了,他已经找到了部队能打硬仗的原因,也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位“胸怀国家、民族利益而浴血奋战的英雄”。那种英雄只能存在于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的想象之中。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呢?所谓的英雄,在中国远征军里人人都是,他们加入远征军开赴欧洲作战本身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嘛,报纸上的文章不能这么写!为了持续地引起国人对远征军的关注,为了让远征军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地高大,为总司令争取更多的政治声望,《实践新报》记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