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造福乡里
“哦!”一声舒服的呻吟在夜空里飘荡,接着又是怯怯私语。
“你娘还说了些啥。”
“我娘还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叫花子跟着走。”
“还有呢?”
“男人就是女人的天!没了男人就是天塌了!”
夜凉如水,相拥的两人在一弯弦月下安静的坐着,构成了一副写意水墨画。
“这都啥时候了,双儿咋还不回来?”正在油灯下忙碌的葛老实,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眼瞅着就要成为状元的岳父了,葛老实还是照常做手里的活计。
“夯货!双儿不回来才好呢!你忘记了当初怎么把我勾搭出去的?”同在一盏油灯下纺线的葛家婆娘,很不客气的骂了一句。
似乎是听见了这对夫妻的对话,草地上的双儿突然呀的一声跳了起来,手忙脚乱的整理着衣衫道:“不早了,再不回去娘就得打人了。”
“你娘都怎么打你?”一边往回走,孟觉晓一边笑着问。
“我娘喜欢用鞋底子抽人的屁股,可疼了!我爹从不打我。”说着话,双儿还轻轻的吐出一点舌尖来,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来,让哥哥帮你揉揉!揉揉不觉得疼了!”伴随着一声猖獗的淫笑在夜空中回荡,双儿如受惊的小鹿,在河堤上灵活的躲闪求饶。
“哥,别,再闹就回不去了。”一个有心做坏事,一个没有多少抵抗意志,结果很明显。哀求声渐渐的淡了下去,两具身躯又贴在了一起,磨磨蹭蹭的一路往回走。
送到葛家门口时,已经是子夜。葛家夫妇没有生气,反而陪着笑脸。离开葛家,一个人默默的往回走时,孟觉晓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情。为什么自己对双儿如此执著,因为在双儿的身上,孟觉晓找到了恋爱的感觉。前世的师姐、今生的珠儿,更多的是因为需要而在一起。
修祖坟无疑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第二天一早孟尤氏便赶回了孟家庄。先在祠堂里祭祖,女人时不能进祠堂的,孟尤氏只能在外面等着。祭祖之后,孟觉晓被请进村学。
村学就在祠堂的侧屋里,孟家庄的孩子有上百号,但是能让孩子读的起书的家庭不多,村学里只有三十几个孩子,平时由一个老儒生代为上课。所谓老儒生,就是一辈子连个秀才也没考上的读书人。
在孟觉晓的面前,学堂的老儒生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开口必自称“学生”,尊孟觉晓为“老师”。
站在一群孩子面前,窗户外围着一群家长,都在等着孟状元的训话。
孟觉晓对这这些仰面敬仰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居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沉吟了一番之后,孟觉晓才慢慢的说:“今天来这里,想说的话就一句。”说着孟觉晓走到书桌前,提笔写下一行字,然后举起来道:“大家跟着我念,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未必能明白这句话,但是都很认真的跟着念。
从学堂里出来回到老宅,孟尤氏正在与孟德高商议修祖坟的事情。按照孟觉晓出三百贯的话,这个祖坟能修的非常气派。孟德高正在说的口沫横飞时,孟觉晓进来打断了谈话。
“族长好,修祖坟的事情先放一放,有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先定下来。”
孟觉晓的话让孟德高傻掉了,还有什么比修祖坟更重要的?接着孟觉晓又说:“从明天起,村里所以适龄孩子,都要上学,这个钱我来出。”
孟德高请孟觉晓到村里的私学去,目的就在于此。孟觉晓是聪明人,自然一点就投。只不过听孟觉晓说这个事情重要时,居然因此打断了谈论修祖坟的事情,孟德高还是狠狠的感动了一下。
心怀感激的孟德高正欲开口说点啥,孟觉晓又道:“还有,祠堂那个地方还是小了点,三十几个孩子能呆的下,多了就挤了。我有个想法,孟家老宅边上那块空地,不如我出点钱,修个小学堂。这个事情,族长也请烦劳一下,两项开支加起来需要多少钱。”
原本孟德高的意思,孟家庄要兴旺,下一代不能荒废了。所以才暗示孟觉晓出钱,解决一下教书的夫子费用以及学生的书本纸笔的开销。没想到孟觉晓直接要修个学堂,这一下孟德高已经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感动的是老泪纵横。
“孟老爷仁厚啊!”孟德高擦了擦老泪,很快又镇定下来道:“修学堂,地皮是现成的,村里有的是劳力,人工钱也能省下。满打满算的,修学堂加上桌椅板凳的钱,不超过三十贯。”
孟觉晓接过话道:“孩子多了一个夫子肯定忙不过来,还要再请两个。另外这个学堂的怎么建,我还有点想法,晚上弄出来明天给族长看看。还有桌椅板凳,书本纸笔,这些我明日回县城便去落实。什么都能耽误,就是孩子们耽误不得,照我的意思,学堂优先修建,越快越好。我不想等到我离开的时候,学堂还没有正式开课。”
“孟老爷修学堂是造福乡里的善举,村里人没说的,只是这样一来,怕不会耽误孟家修祖坟的事情吧?”孟德高表示了一下担忧,孟觉晓听了笑着摇头道:“祖宗们知道因为学堂而推辞几日修缮祖坟之事,只会高兴不会怪罪的。”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当天夜里,孟觉晓忙到很晚,总算是拿了一张设计图出来了。这个设计,与现代人的构思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次日一早,按照约定好的,孟德高领着村里的瓦匠头孟三来到孟家老宅。拿过孟觉晓的图纸一看,孟三当时就傻眼了。三间青砖大瓦房,一横两竖,中间是操场。操场上还有秋千架之类孩子们玩的设施,具体的样子孟觉晓也画出了图形。
“孟老爷,按照您这个图,村里劳力是够,但是瓦匠人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