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人,有一部分人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无法进场考试,每一届乡试都会有。或者实在筹措不到盘缠,或者生病,还有的在半路遭了祸害……
陈三郎刚到扬州,在码头坐马车入城,就差点遭到毒手,换了别的文弱书生,岂不就冤枉而死了?
清点完毕,核对了名单,主考官苏燕然下令,可以发放饮食,以及文房四宝了。
早上的饮食很简单,清一色肉饼和清水。说是肉饼,其实肉少面多,糅合些肉,主要出自营养上的考虑;至于文房四宝,属于制式物品,每个人所领到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数量也一致。不过如果考试过程中,损耗过度,笔墨纸张不够用,可申请拿多一份。
每一场,最多只能拿多一份,还不够用的话,这试就不用考了。
因此,在这些用度之上,必须十分谨慎,提笔落墨,不能随便挥写。
拿到文房四宝,小心翼翼放在一边;然后拿起肉饼和水,大口吃喝。
陈三郎对于饮食,仿佛有一种天生的眷恋,可以不讲究花式,可以不计较成分,首先必须管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山珍海味上桌;没有条件,粗茶淡饭也能果腹。
吃饱喝足之后,静静坐着,等待考题公布。
今天是乡试第一场,按例考四书题三道、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篇,一共有八道题,数量可不少。而四书题每题字数不得少于三百,经义题不得少于五百,加起来,一共最少也要写三千多字,这在精简婉约的古文世界里头,字数相当可观了。
当然,相比于形式上的讲究,内容上的贴题,字数反而不值一提。
又过了一刻钟时间,有执事发放试题,所有题目都印在纸上,每位考生被发一张,拿在手里端详。
接过考题,陈三郎抬头看去,见着八道题目,道道分明,四书题和经义题先放到一边不去理会,首先是看起五言八韵诗来。这诗颇对格式韵律要求十分严苛,一字一句都不能有错,错了的话,分数大减。
见这题目,他第一时间便想起一首极其有名的试贴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