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土家女儿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条小清河从集镇的吊脚楼下轻轻流过,好似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把似棋盘的小镇东、西分开,因而这个小集镇又叫‘棋盘镇’。‘八仙’围着‘棋盘’,有的对奕,有的观棋,对奕者凝神,观棋者不语,这盘棋千年也下不完……”

    “石灰窑原名不叫石灰窑,也不是现在这个地方。据传,明末以来,曾三迁集镇,前二次均因火灾毁弃,最后一次请阴阳先生测地后建于此地才保留至今。石灰窑原名‘十个棚’,明末清初,这片土地还处于地远山荒,相传本无人耕种。时逢长江、洞庭湖滨、沅水、澧水一带发大水,人们苦于水灾,携家纷纷逃往高山。又值清政府对土司辖地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废止‘汉不入峒,蛮不出境’,鼓励人们进山开荒,对开垦的土地可‘永准为业’。因此,水灾地区的人们纷纷迁入石灰窑开拓田地、挽草为记,先后有张、薛、李、滕、杨、田、覃、曹、黄、王十姓人家在这里搭棚、落户、创业,故称‘十个棚’……”

    “十个棚姓氏与当地居民世代相处,繁衍生息。当时薛家棚出了一个乡士,称‘薛乡士’。他经常外出做生意,下扬州,游洞庭,逛九洲。有一年薛乡士远游,于敬‘亡人’之前这一天即农历7月11日归家,妻子和女儿们设酒宴相待。乡士唤来九个女儿,其中第九个女儿叫‘珍珠’,他对女儿们说:‘明天早晨你们姐妹可以理头善装,上街赶场,游玩一天,平时不可。’薛乡士的妻子当即表示不同意,说,女儿家赶场到商埠游玩,成何体统。乡士开导说,江湖一带女子,当老板,当掌柜,做店员,经商是里手,水上会划船,饭店会厨师,服装会缝纫,能歌善舞,杰女如此之多,令我钦佩啊。我要女儿们上街赶场,商埠游玩,增添友谊,见多识广,大有好处啊。妻子于是再也不说话了。于是珍珠等姐妹第二天一早便梳妆打扮一新,上街游玩,顿时令街上行人个个惊奇艳羡。自此,每年7月12,趁过月半节之机,‘十个棚’的女儿们都学着薛氏女儿的做法,梳理打扮,穿着一新,相邀上街,游玩一日。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女儿家不可抛头露面,有伤风化的禁锢,便由此打破了。从此,当地青年男女,趁7月12这天,相约上街,无拘无束,眉目传情,互吐爱意,以结良缘。自此,7月12这天,青年男女趋之若鹜,上街赶场络绎不绝,经商贸易也从此兴旺起来,众口皆碑,一时风传开来,7月12的石灰窑集市,便成了‘十个棚女儿会’……”

    “那……大山顶女儿会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还是那个微胖的小伙子乍乍呼呼叫道。

    “这位帅哥看来等不及要找一个土家妹娃儿当媳妇了!别急啊,我马上就要介绍嘛!”导游笑笑接着说,“大山顶响板溪,由一条古道从街心穿过,路面全是青石板铺成的甬道,凡挑担的、背力的、过骡马的、赶女儿会的走在上面,就发出啪啪的响声,因此得名‘响板溪’。大山顶女儿会的由来有三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