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29章 是何套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杨连山当众高声宣读奏疏,其音调悠扬顿挫,很是带感,且内容也颇具感染力。但在赵昺看来确是空洞无物,目光短浅,而让他唯一佩服就是这小子还有些胆量。现在的他已经非是当初刚刚登上帝位,那个畏畏缩缩的小胖子。

    久居高位,赵昺已经不由自主的养成了上位者的威严,且他多年领兵征战,手刃敌将,身上也凝聚了铁血气息。因而已然形成了不怒自威的气质,别说普通百姓,就是一般的官员见了他,也会战战兢兢。可这小子却毫无惧色,小嘴巴巴的一点儿也不打磕巴。

    所以赵昺觉得眼前这小子不是傻,就是贼大胆。不过傻的可能性极小,能进太学甲斋的皆是各府学举荐的优秀士子,若是混进来个傻子,笑话就大了。不过在他看来其还是个傻大胆,根本没有一个准官员应当具备的政治头脑,缺乏洞悉局势的眼力和沉稳的性格。

    再听凝聚了众太学生们无数心血的奏疏,赵昺也只是摇头苦笑,尽管文章辞藻华丽,引经据典,堪称范文,但内容依然没有跳出‘清谈’的范畴。在他看来清谈涵盖的意思比较广,在漫漫的历史长长河中,也因时因地而常有变化。

    但是有两个特征是不变的,一是清谈对应于俗谈,它谈的一定是高尚话题;二是清谈的人,必须是文化人。如我们平时爱讨论的哪里开了个新馆子啦,王老五又泡了哪个马子啦,这种庸俗的东西是要排除在清谈之外的。再如工农兵关心的都是四时农桑啦,国土防御啦,这些也都是俗务,不能参与清谈的。

    清谈在早期应该算是学者们进行学说交流的工具,因为中国古代学术没有自然科学,也不讲实验,那么学术的增进主要是靠谈来交流,大学者们的很多学术思想就是在谈的过程中被记录下来的,谈论的内容主要还是学术问题。

    这种情况到两晋时期发生了变化。因为那时候门阀垄断了进身之阶,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第一不不需要看工作成绩,第二那时候不用考科举。只要是士家大族子弟,天生就有了当大官的本钱。如此也自然没有必要关心实际的东西,再加上门阀子弟天生就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所以更不愿意谈论世俗的话题。

    有关国计民生,自然物理,军事政治等等一概视为降低身份的东西。反正是谁要是能侃,又能把人侃晕,谁就被视为水平高。知识分子爱琢磨,一旦脱离实际,琢磨什么呢?拿什么一比高低呢?不可避免地要往玄虚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选玄学呢?因为一部分人谈政治怕掉脑袋,而神仙鬼怪不犯忌讳;另一拨人则觉得参透玄虚可能成仙。结果大家都谈玄学,当权者也参与其中,神仙没修成,却为佛教东渐打开了大门。因而当时在朝也谈,在野也谈,谁也不管正经事。甚至有州县官一到任就关起门来喝酒清谈,在任数年都不知道本地人口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