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农业文明一举进化到工业文明。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朝代也曾诞生过所谓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建隆之治’、‘嘉佑之治’、‘洪武之治’及‘康乾盛世’等,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诞生多是在改朝换代的立国之初,或是与外界文化交流通畅之时,而这个时期往往是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的时期。
儒家思想当然在不断改进的,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再到朱子而后到王阳明和李贽,都是在变化的。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抗争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统治者截取的永远只是适合维持他们统治的一部分思想。为什么两千年的抗争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呢?
原因不外乎此:儒家思想必须依仗统治者的权势才能推行。这是儒家思想的硬伤,是没有办法补救的。即使孔子也想不出办法。他只能借助于说教。用尧舜来说教统治者,但统治者若不是个好学生,孔子的仁政就成了空中楼阁。
千百年来的帝王们,他们之中不乏有为之君,有着远见卓识,不会看不出以儒治国的缺陷。而他们却又没有做出改变,赵昺以为除了两者间的共生共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儒家学说给皇权的存在做了合理的推定,这就像上天给了帝王实施独裁统治的权杖一般,在代天行事。
赵昺知道若是自己此时全盘否定,推翻士大夫治国的政体,可以说就是在向自己开炮。毕竟自己崇高无上的位置是建立在儒家圣人的加持之下,进而得到士人们的支持,否则他们凭什么会在当初支持一个还撒尿和泥的小屁孩儿做一国之主,支持老赵家的子子孙孙当皇帝。
而更严重的是在没有新的政治架构建立起来之前,就将旧的完全废除,必然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国家架构的倾覆,社会陷入动乱。那时不仅自己会丧失统制阶层的支持,被他们先落马下,还会引发国家危机,贻害百姓。
再说,封建社会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若是跳过去将来再补课,将会引发历史的震荡,所以赵昺要秉承历史的发展,还真不敢动手做出这么大的改变。但这不妨碍自己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改造,引导他们向历史的下一个阶段进发。
对‘博大精深’发展千年的儒家文化动手术,用现代的话表述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这就需要赵昺仔细考量。不过当下那些挡自己道,威胁自己地位的人肯定就是‘糟粕’,现在猴子已经跳了出来,该杀哪只鸡,又该怎么杀?赵昺在回京之前必须要仔细谋划,在保证局势稳定的情况下完成。
赵昺当然知道指望于敌人发善心是不可取的,他要先将他们掀翻在地,再跺上两脚,打得他们岔了气,做梦都不敢再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