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应麟的担忧,其实也可以说是朝中许多重臣都有此忧虑,赵昺心知肚明,他也多次利用这个来‘胁迫’众人屈从。但是他也十分明白,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造一个意识形态和政体的难度恐怕比消灭蒙元的难度还要大,而对于他这种不学无术之徒来说也就只能省省了。
人所共知,儒学自孔子建立学说已经存在和发展了两千年,自汉朝独尊儒学后的千年中原王朝皆以此作为立国之本,甚至少数民族政权也青睐有加,自上而下形成了以儒治国的理念。虽说是皇权社会,实际上统制国家的是士人阶层,甚至有士人吹嘘,国家乃是士人之天下,皇帝反而是他们的傀儡,虽然在某些时候确是如此,但你让皇帝们听了心里是多难受啊!
赵昺作为现代人,自然知道宋朝开国后,太祖推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将儒学提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士人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为后世的士人们赞为最美好的年代。其中出现了许多勇于为民请命,为国捐躯的大家,也有不少改革进取的有识之士,可也出现了史上最多的民族败类。
开宗立派,赵昺一直以为那是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自己是万万没那个本事推翻一种延续了上千年的体制,重新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且还有一个不能为外人道哉的原因在其中。
按照一些史学家的说法,儒学是孔子在周礼上发展创新而立。周礼的作者是周公,而这个周公不是别人正是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实打实的统治阶级。屁股有时决定脑袋,作为统治者我们让他站在被统治者的立场想问题,那是强人所难。
稍有脑子的人就会想到立足于周礼的儒家是与空想民本脱不了干系的。历史也一再证实即便是落魄的孔子、孟子也是吃着皇粮的统治阶层,为王权服务的。因此不客气的说一声,儒的思想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他们所处的阶级的利益也不为过。
孟子有句名言: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赵昺常被师傅们用这句话教育,臣僚们的谏议书也是常以此开篇。按照正常人的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是这么一个意思,一个国家的最重要的资源是民,第二要紧的资源是谷物,最不要紧的是君。拥有了民和充足的食物就拥有了称霸的资本。
从这句话似乎可以窥见民本主义。但是赵昺觉得有些不对味,若是按照这句的意思打个比喻,电对应的是霸业,民、社稷和君分别对应的是电网电站和用电的人,如此对于电而言,用电的人自然是最没有份量的。那么电对电网、电站意味着什么?电对用电的人意味着又是什么?
这个比喻,可能有些偏激,可赵昺觉得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儿。弄懂了儒学的传承和思想的立足点,再来看儒学统治下的国家。大家都知道儒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