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出颤巍巍的双手,却已无力抱起郭解,两行浊泪从枯黄的眶中奔涌而出。失望和悲哀再次重击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已说不出话,干瘪的嘴唇,只发出“嗬嗬,嗬嗬”的低吼,如同一只将死的野兽。
次日一早,蒯彻叫了赵易来到堂前叙话。蒯彻张口便直奔主题,说道:“赵公,你和解儿不能在此留居。”赵易忙问何意,蒯彻答道:“官军中既有人认得公子和张建,自然也会知道一些他们的出身来历。老朽相信,过不多久,朝廷回过味来,还会翻查此案,追根溯源,必能追查到此地来的。所以,为今后计,你们还是离开的好。”
赵易茫然道:“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呢?天下之大,容身之所却在何处?”
蒯彻道:“若想脱离朝廷爪牙的追踪,只能进入诸王国境。诸藩国之中,淮南国离此最近,又国力强盛。朝廷刚刚平复七国之乱,正在善后之中,想来轻易不敢十分为难其余的王国,不会强入淮南境内追索逃犯。而淮南王刘安仁厚有德,深受百姓爱戴,在他治下,你们谋生应当不难。”
“那么,先生不与我们同去?”赵易问道。这个老人的头脑究竟是用什么做的?赵易暗暗讶异。他一生才智学识,尽付韩信郭族父子身上,而这二人,却都盛年横死。毕生心血付之东流,如此沉重的打击,却并未击垮这个行将就木之人,居然还能高瞻远瞩,为郭解谋划日后的生路。
蒯彻摇头道:“老朽自身已是风雨飘摇,近日已有感知,死期必将不远。若跟你们去了,不仅毫无用处,也要增添你们的负担。就在此地自生自灭也好,运气好的话,或许多活几日,还能等到朝廷捕令下来,老朽亦可假装耳聋痴呆,胡言乱语几句,将你们的行踪南辕北辙,扯到匈奴那里。”
赵易听了不禁失笑,心道这糟老头子倒也顽皮,怎想出来的妙招。想到蒯彻如此老迈,果然不能经受长途奔波,心中又大为失望。和郭族相处的短短数日,从意气风发到黯然出走,从生到死经历了个遍。郭族从容优雅的外表之下,却掩藏着多疑刚愎的真性,倘若不是灾变来袭,倒也不易被人察觉。他的所说所为,赵易都一一看在眼里,一颗原本火烧一般的赤心,竟渐渐冰冷了下来。赵易原想把郭解平安带离吴国,送到蒯彻这里,便算交了差,自己从此退身撤步,隐居山林,了此残生罢了。不想今日看来,这个包袱终是不能卸掉,所有余生,今后也只得交给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