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要出去转转,碰到一个人就会跟她说自个儿有福气,有一个这么好的孙女,还说她心肠好,又识字,还得当朝皇上赏识,真是祖上积德等等。
她越听越不舒服,连脸上的笑容都懒得露出来,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才匆匆回来了。
只是不管杨氏怎么想,苏锦绣下午都会去教小孩子识字,每五天会休息两天,仿照现代的上课模式。他们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各个仿佛都冒了劲的学习,唯恐落在别人后面。
村民看着自家孩子懂事了,有些调皮的都不再到处捣乱,会说话了,还懂的回家帮忙做事,这让他们都很欣慰,可不是,本来就不指望他们能有多大的出息,现在这么懂事,谁不喜欢。
有这样的成效,村民都非常感谢苏锦绣,自家有什么东西,都会送一些过来,比如鸡蛋啊,自家种的蔬菜等等,所以她们几个就不愁的祧。
苏有石自上次被村民说了一顿,在大家面前丢脸后,每天对苏锦绣要么无视,要么就骂两句,可不敢再说什么了,他还不想跟全村子的人作对。
苏锦绣就眼不见未尽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接着就是秋种,因为早期干旱,现在地不肥,种谷子怕是会收成会不好,所以不少村民都种玉米,地瓜,大豆等,一来是为了保证产量,二来是为来年春种打下基础,使得田地肥沃一些咴。
索性苏锦绣就给孩子们放假,让他们回家帮忙,她也好休息休息。孩子们各个都很听她的话,路上碰到都会尊敬地叫先生,她平时除了叫识字,算数什么的也会教,五天还会抽一天出来教他们防身术,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而苏有石则是坚持让佃户种谷子,虽然有佃户劝说现在不适宜,可他不听,佃户没办法,只能种谷子。
苏锦绣倒是很闲,空间里的葡萄已经长出好多了,她又开辟了一些,继续种上。熟透的都被她摘下来放在竹屋里。反正空间有保鲜作用,不怕坏。
除了每天给镇上送蔬菜,稳赚那八十文,半个月下来已经一两多的银子了,她几乎每天都碰到杜仲平,有时候他会拿着猎物送去镇上卖,有时候则是空手,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不管他手上有没有东西,都会帮她拎东西过去。
一开始她还有些不好意思,可杜仲平说什么都不给她拎,渐渐也就习惯了。她跟杜仲平之间,也越来越熟悉了,这算是她在这辈子交到的第二个朋友。
秋种时期,大伙儿似乎都在忙,苏锦绣倒成了闲人,四处转悠,周氏在家做做些零碎的活儿,倒也不帮忙,当初苏有石想让她跟去田里干活,被苏锦绣给制止了。开玩笑,他当她娘是什么!
当正当村民的人都忙的很时,村子里倒是出现了一件喜事,就是村北边第一排有一家人要嫁女,是嫁到镇上去,这家人姓张,张婆子已经到处去说要来吃酒。
村子里的人大多是应的,正好找个时间休息休息。
而这天,张婆子来到苏家,找上苏锦绣,“绣丫头,听闻你厨艺好,过些天家里要办酒,你可也愿意来帮我这老婆子一把?少不了你的好,工钱一百文,你看如何?”张婆子也是不易的,家底不多,但是女儿嫁到镇上,嫁妆得多,成亲排场要摆的足一些,不然嫁过去就得被看不起。
苏锦绣爽快地答应下来,一百文不算少了,这张婆子也爽利的很,“大娘,成,什么时候,我过去就成。”
张婆子一听,笑了出来,“那我真得谢谢你了。这个月十五,喏,没几天了,日子有些紧,做什么菜式都由你看着办,我就不过问了,你只要把要买的菜告诉我一声就成。”
苏锦绣点点头,“大娘放心。”
张婆子得到准信,高高兴兴地走了。
周氏皱着眉,“绣绣,喜事的菜可不是那么好做的,也累的很,做砸了也会被人戳脊梁骨。”
苏锦绣朝她眨眨眼,“咦,娘不是要帮忙吗?”
周氏点点她的额头,无奈地说:“你呀,现在主意越来越多,这么大的事儿自个儿就做了决定了,还把我算计进来,真不知你是胆大还是什么。”
苏锦绣做出贪财的样子,“娘,一百个大钱呢,等于送到你口袋里,哪有不收的道理。”
周氏只能摇摇头。
对于办喜事要做的菜,苏锦绣有些印象,上辈子跟随着奶奶在农村吃了好几次,都是大同小异,就那么几个菜,没什么稀奇,倒是名字取得好,有别的意思在内,皆是祝福的含义。这样一来,即使菜不好吃,听听名字都会觉得自个儿沾了喜气。
离办喜事没几天了,苏锦绣赶紧写了一张单子过去给张婆子,还对张婆子交代有些必须要,这些菜定不会让大娘丢脸。张婆子对苏锦绣信任的很,村子里教书的,怎么会骗人,一口就答应下来。
她从张婆子家出来,没走几步,就听到有这样一幕。
“娘,小叔叔又过来了送了只野鸭过来。”有一个五六岁大的女孩儿指着门口的野鸭说。
一个穿着粗布碎花上衣和褶裙的女人从里面走了过来,这女人样貌平平,身材过于丰满,眼睛是倒三角,一看就是刻薄样。
只见她急急忙忙地过来拉住女孩儿,一脸嫌恶地说:“他人呢?你有没有碰到他!那个丧门星在哪!”
女孩儿摇摇头,“娘,没见着小叔叔。”
那个女人拿起野鸭拉着女孩儿进屋,边走边教训道,“杏儿,以后看到那丧门星就离得远远的,别靠过去,知道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