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内阁的一道公文,各地衙门有擅离职守的官员,必须限期到任,违者必究。
这回儿,叶向高傻眼了。
在他的认知里,天启帝应当重新发出圣谕,盛情邀请他入京才符合常理。而不是这样冷不丁的来个限期到任。
可现在公文下了,他就是再想回京,却不能这样灰溜溜的回去,否则就有贪恋权位的嫌疑。
本能的,叶向高就觉得有人从中作梗,而几乎同时收到的两封信更让他确认,“刘一燝小儿,两面三刀,竟敢在陛下面前挑动是非,蒙蔽视听。”
不管叶向高如何痛恨、咒骂,却改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内阁首辅是刘一燝,而他却只能蜗居在福建,等待着下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刘一燝倒行逆施,排挤忠良,即便是得逞一时,早晚也要自食恶果。”
叶向高的话说的很满,幕僚却有些沮丧,早晚要自食恶果,却不知道是早还是晚。再说了,就是刘一燝自食恶果了,你远在福建,又怎么能保证自己能东山再起?
可叶向高却不这么想,他的视线已经关注到另外一份邸报上,礼部尚书孙如游加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
“破局,也许就在孙如游身上。”叶向高重重的在邸报上敲了几下。
京师
自入阁以来,孙如游的眉头就没有一天舒展过。
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弹劾他,理由千奇百变,却无不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他不能入阁。
不光这样,几个亲朋好友也来劝他,让他主动辞职,不要入阁。所用的理由也光明正大,孙如游入阁没有经过九卿公推,是皇帝特旨简拔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明的文臣势力已经极为膨胀,在最为关键的阁臣人选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自主权。
每当内阁缺人,首辅就会向皇帝请旨补缺,可补缺的人选却不是皇帝决定的。而是吏部尚书把有资格入选的官员都列出来,让九卿公议,推选人员入阁补缺。
这样的程序叫做廷推,皇帝只能在事前事后完善一下程序,却不能对人选有半点干预。
而孙如游这样没有经过廷推,由皇帝用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