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6-21
4月7日,杭城日报第四版,用了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一件事情,几幅图片在旁边,一群人挤在一起排队购物,照片特别突出了队伍的长度和拥挤的现象,标题是一行黑色大字,“你还在为排队买东西而烦恼吗?”,用了很大篇幅来说明现今很多销售模式的缺点,也含蓄地点出了小商品店的一些弊端,更是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人们对于新鲜的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总想去弄个明白。叶帆这次采取的是悬念广告,这是一种系列广告,通过设悬,激发起消费者的关注情绪,通过解悬,使消费者记住了商品的信息;在80年代末,这广告很是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
同天,除了在报纸上,在一些十字路口的转盘边,也竖起了巨大的广告牌,同样的一张巨幅海报贴在了上面,显得尤为的突兀,原本已经习惯了空荡荡的转盘,突然多了些东西,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隔天,周六,杭城日报同样是第四版,一样有几张照片,是一个市民走了几家商店购物的情形,一行红色大字,“我该去哪买?”其内容是以一个市民购物为主线,讲述了购物的麻烦。这则报纸登上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叶帆也同时通过任旭市长的关系,在市电台晚间插入了一个热线节目,开始了“市民说购物”的有奖征文活动。奖品自然是价值200、100、50不等的华丰购物卷,通过这种形式,再次渲染了悬念广告的效果。
在广告刚登出去第一天,就有很多的供货商自动上门来,叶帆没急着和他们谈,招聘那几天找上门的供货商,也没有答复,一直往后压。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那些供货商们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调低了价格。叶帆自然乐意看到这些,由于一次性进货比较多,也往下压了些价格。其中也有一些供货商们请求合作,叶帆自是没有答应。
经过多方面的谈判,终于以最低的价格谈好了几家供货商,具体的一些事宜都是由张毅和几名经理去运作。对于这种广告取得的效果,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幸好员工足够多,去掉一部分培训的外,还有很多有一定经验的留下来,还临时招了一些学生临时工,不然还真应付不过来两天后的开张营业;除了货物上架之外,还要贴价码,这些都是需要人力来完成的。
当然这些麻烦事叶帆是不会去做的,可是夏欣宜却坚持一天好几次地到超市里看看;叶帆陪着去了一次,之后干脆自己跑去满城逛荡了,重生以来,除了西子湖和烟雨路还真没好好玩过杭城。
这天晚上老妈做好了饭菜,让叶帆回家吃饭,在饭桌上就听到了老妈抱怨说:“买了几件生活用品居然跑了几家商店,脚起泡了,东西还没买全。”突然转身对叶帆说:“对了,小帆,你在路上看到那广告没?”
“什么广告?”叶帆含糊地问了一句。
“就是关于超市的广告,最近几天人们不都在讨论这个吗?上班时,很多同事也在讨论这个,有人还专门写了文章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