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杀机。随机他有笑了笑。说出朱允文的看法很好。天下基本安定,正式盛世将至,商人于国之益处,朱元璋
自有分寸。为了给朱允文一个安定的大明朝,朱元璋决定在扬州一地大开杀戒。盐税占全国税收的两成有余
,其中扬州的盐税更是占全国盐税的三成。如此巨大税收背后利益圈子可想而知。大杀之后必然需要安抚。
朱允文手中的奏本就是最好的安抚良剂,朱元璋吩咐朱允文在他死后宣布提高商人地位之事。
朱允文不解。朱元璋一旁解释着说提出为商人正名之主张,乃是仁政,朱元璋颁行天下,天下都会念着他的
好,而朱元璋则是想把这天下人情留给朱允文,在朱允文登基之时,普天下的臣民皆在看着新皇,他们在等
着新皇是否能施行仁政,这个时候,若为商人正名,便是施行仁政的先兆,臣民们便会真心奉与朱允文为主
,朱家的江山便愈巩固,皇威便愈深入民心,时势皆为朱允文所用,大明便会在朱允文的治下开创名耀千古
之盛世。
朱允炆闻言顿时感动万分。不论旁人如何看待皇祖父,至少在他心目中,皇祖父的形象是高大的,他殚心竭
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他铺平道路,疼爱之情虽未言声,但他做的却皆因疼爱。朱元璋看着目泛泪光的
朱允炆,慈爱的笑道萧凡和赵鑫二人,萧凡身世为人皆不错,而赵鑫行为颇为忠义,人品稍佳,暂时身份不
清,想必也是忠义之后,他留下的满朝文武,皆是老迈之辈,其中充斥太多迂腐儒酸之人,少有肱骨之臣,
萧凡和赵鑫二人都年未及弱冠,为人品性皆佳,又与你相识相知,将来做你的肱骨之臣亦无不可。
朱允文高兴万分向朱元璋替萧凡和赵鑫二人求个官儿,让他两辅佐孙儿,以后争取做一个好皇帝。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指出私交与国事,必须分开而论,他二人若真有本事,朕何惜高官厚禄?可他俩若没有本
事,你们之间只能是私交甚笃的朋友,不能为君臣,朕的意思,你可明白?
朱允文着急指出萧凡和赵鑫皆有本事,赵鑫能提出主意,萧凡能总结执行。朱元璋却是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有
没有本事,得他亲眼见了才算。后想见见身份暂时不清的赵鑫,一旦发现赵鑫如果是有人故意安排的,必杀
之。
太孙走后,朱元璋批改奏本,内侍禀报乾王朱丕前来瑾见。朱元璋放下奏本宣朱丕瑾见。朱丕跪拜道:“儿
臣拜见父皇。”
“起来吧。”朱元璋看着朱丕,自己这个儿子性格温文尔雅,诗词歌赋无一不经。是一个可造之才,朱家的
好儿郎,最近却听说此子频繁结交大臣,让朱元璋很不放心。朱元璋问:朱丕有何事啊。朱丕知道自己要想
搬到朱允文可是难度不小,满朝的文人几乎都站在朱允文这边,朱允文在朱元璋内心深处更是有不可替代地
位。他朱丕再过一年就满十六岁了,要去封地里做一闲散的王爷,朱丕不甘心。朱丕道:儿臣此次前来特意
为父皇送上一碗亲自做的参汤。朱元璋颇感安慰。对朱丕道有孝心。内侍端过参汤。朱元璋道:朱丕去看看
他的母妃。朱丕告退。
朱丕走后,朱元璋叫来内侍,这碗参汤赏赐给你了。内侍领命一口而尽。朱元璋警告道:今天的事所有人不
得透露一个字,违者全部诛连九族。内侍们纷纷跪下领命。
朱元璋看着参汤道:丕儿啊,你万万不该有争夺大统的心思。眼神如刀似铁。决定在朱元璋大寿之后让最后
几个儿子都去各自的封地当一个闲散王爷。朱元璋忽然看身后的画像,那是朱元璋结发妻子马大脚的画像。
对着画像道:“爱妻,你且放心,允儿如今很好,和他父亲,大儿子几乎一模一样,颇有人君之风,大统之
位必然是他的,他就是下一任大明皇帝,初次以外谁有威胁,朕必除之。”回想马大脚临终前的话,她最对
不起的便是朱标,童年没有享受过一丝富贵,中年封为太子,却英年早逝,朱允文是朱标唯一的一个孩子。
朱元璋在马皇后面前立下誓言,把皇位传给朱允文。谁要反对,必杀之。
朱丕见完生母孙妃后走出皇宫。从父皇的种种表现上看,朱允文在父皇的心中地位劳不可破。朱丕还有一年
就要去封地居住了,无旨意不得擅离封地,说的好听是藩王,不好听根一个犯人一般。朱丕绝对不接受如此
安排。他暗自努力借助他诗词歌赋上的天赋结交各省文人,靠着母妃家族和外省的哥哥们资助,他以文会友
大肆结交满朝文官,借助文官之中对朱允文不满的人积攒势力。有天天进宫拜见朱元璋,一副好儿子的模样
,又给朱允文送礼送物,麻痹朱允文。背地里一点点般动朱允文的根基。其中结交分量最大的人便是太傅范
源,范源此人和身为太孙之师黄子澄各位南北两大才子,彼此之间都看对方不顺眼。黄子澄当上太孙师傅后
有意无意的打压着北方士子,身为北方士子之中最大的官位的范源深感危机。自然和朱丕结交。范源老艰巨
滑之辈,他不是亲自和朱丕结交而是让他的儿子范世杰。小儿结交正好躲过朱元璋给群臣设定的红线。国人
打擦边球习惯古来有之。
朱丕一心想得大宝之位,留意着朱允文的一举一动,渐渐得知了朱允文在江浦县认识萧凡和赵鑫二人。但觉
得他二人一个是酒楼掌柜,一个是后厨掌勺。在这只知文人有安邦定国之才的时代。自然看不上掌柜和厨子
。朱丕没有太过留意二人,只是留心朱允文的一举一动。
江浦县,南城门外的山神庙中。
山神庙经过四人的努力修缮,勉强可以遮风避雨了,又有被褥铺盖,住的问题解决了,饭菜伙食费全部都靠
赵鑫积攒下来的资金维持。但四人花销太大,每日蔬菜粮米,衣服,茶盐等开销不小。
萧凡正躺在干草堆上,思索着如何挣钱。他此刻有些后悔,前世应该掌握一些技能的,比如明玻璃,明香水
,明蒸汽机什么的,来到古代显摆一下,财源自然滚滚来,何愁现在做吃山空呢。
今天一大早,赵鑫起床采买粮米时说:“萧兄,资金不足,得尽快补充啊。不然。”
萧凡想起来赵鑫可是有号称小百度的信息资料问:“赵兄弟,你会制作蒸汽机么。”赵鑫思索了一下:“以
前看过瓦特做的蒸汽机模型,如果有材料,应该可以组装出来一台,不过性能我就不敢保证了。”
“那太好了。我们赶紧制作出一台蒸汽机来吧。”萧凡满怀欣喜。赵鑫给了他一个白眼道:“你当蒸汽机是
大风刮出来的啊。没有基础设备,原料,你那啥做啊。我说会组装,没有说凭空给你做出来,人家瓦特发明
蒸汽机时,还是借助了当时英国的科技和数学上的成就,不然光一个轴轮就够我忙活一年了。”很不客气也
很真是。
“那么香水呢。”萧凡弱弱提议。“香水需要原料,更需要包装,最主要需要场地,外加一些相应的提纯手
段。这些琳琳总总需要五六百两白银做底子。启动资金我们有么,再说了,如今大部分的鲜花都要凋零差不
多了。没有鲜花,那什么做香水。做香油还差不多。”赵鑫有泼了一桶凉水。
“玻璃。”萧凡再次提出。“靠,那个完应,我有资料,你敢玩么。”赵鑫道:“温度,原料提纯等等,只
有部分资料,一点实践都没有,原料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制造高温的炉子的钱
可是不少啊,万一玻璃没有制作出来我们先玩完了呢。就剩那么一点钱了。挣些有用的。我先去买米了。四
个人呢花销可不小啊。萧兄尽量多想些法子。”
萧凡知道做任何事都需要本钱的。玻璃啊,想着那些靠着一块玻璃大挣四方的穿越者,萧凡在看看自己都有
些。人比人没得比啊。
赵鑫出去买米买菜,小画眉打扫着山神庙。老太虚呢有拿起他那块“铁口直断”的幡子准备去满大街忽悠人
。萧凡问太虚当年是怎么赚钱:“师傅,当你算卦没生意的时候,是怎么填饱肚子的?”
太虚有些没有好气道:“除了算卦,当然是化缘了,贫道是出家人,但有信道之百姓,总能化些残羹冷饭充
饥。运气好时还能换得一些铜钱。”
萧凡叹息道:“化缘?那岂不是跟要饭一样了?”怪不得有人说有信仰的叫做化缘,无信仰的叫做乞讨。要
饭这种行业行为,外面披上一层宗教的外衣,便成了化缘。
太虚顿时跳了起来,怒道:“怎么是要饭呢?化缘!道教信徒为我出家人真心奉上的布施,那都是有诚意的
,他们信奉老君爷爷,布施我等出家人以积功德,这跟要饭有何关系?”
萧凡看了看赵鑫留下的钱匣子,又看了一眼太虚的道袍顿时了悟:“师父,借你身上道袍一用。”“干嘛?
”“化缘!”
萧凡此时没有别的法子,在做餐饮,江浦县的餐饮业已然被醉仙楼控制了,谁让他当时做的好呢。如今算是
砸起自己的小脚丫了。如今他们四个人,赵鑫负责日常的采买做饭,已经是累的根个死狗没有两样,萧画眉
年幼,负责打扫为生,闲时看看赵鑫所写的各种书籍资料增长知识。剩下萧凡和太虚这对国宝级师徒了,除
了化缘,萧凡此刻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