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 太孙问计孤女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朱允炆见萧凡和赵鑫二人如此推脱,只能继续叹着气:“我皇祖父以武立国,以文治国,自从先祖立皇

    祖父为王后,皇祖父起兵北击部落所建诸国,南收中原各个势力,建立如今大明帝国,尔来已有四十余年,

    皇祖父戎马一生,其雄才大略,堪称一代圣明君王,我自小便对皇祖父很是崇敬,立志将来要做一个像他那

    样的圣明君王,治理出一个光耀千古的大明盛世!但是……我却未料到,我满腔抱负还未来得及施展,便遇

    到这般进退维谷的内忧……”

    “皇祖父有子共计二十六人,这些人中,我父懿文太子早逝,本门八皇叔潭王因其妻弟宁夏指挥于琥牵

    连胡惟庸党案,惧坐连而自尽,九皇叔赵王和二十六皇叔皆早夭,其余成年诸王分封各地,手握各地军政大

    权,兴军备,收赋税,名为戍守天下,实则皆是国中之国,皇祖父健在之时,尚可拿捏住他们,可是若有一

    天皇祖父驾崩,诸王皆是我叔父之辈,他们如何还肯听我号令,拥我为主?”朱允文开口道,却没有说出来

    其他皇祖显贵也有一百三十五人皇叔,他们的皇亲身份大多传过三代,如今大部分只是镇国公,只有宗人府

    每年发放的奉禄。只有三十一个继承了分封了父辈们的封地。其实除了朱姓王爷和皇子外,还有大量异性王

    爷他们大多是朱元璋父辈祖辈分封的功臣和偷诚过来的原中原势力的国主,大部分异性王爷的爵位都已传之

    三代了,王爵爵位都要收回,只有少部分世袭王爷保留了故乡为封地,而世袭王爷在洪武建朝的期间受到胡

    惟庸党案的牵连而连坐,被贬为民。朱元璋对待功臣,功王与对待敌人几乎一样,按照朱元璋的话他所做的

    一切都是为了朱允文的江山。

    “诸王之中,尤以我马氏一门的二皇叔秦王,三皇叔晋王,四皇叔燕王和孙氏五皇叔吴王,十三皇叔越

    王,十一皇叔齐王六王,杨氏十七皇叔宁王者拥兵甚重,可为兵多将广,其中秦王戍甘肃府,晋王戍兴庆府

    燕王戍北平,宁王戍大宁,四地皆与草原,西域相近,兵多将广自是无可厚非,孙氏三王分封于吴越国的三

    洲:福州,潮州,泉州。封地连成一片,有海盐之利,富可敌国,我担心的是,这七位皇叔将来若不愿奉我为

    主,命令封地将士们倒戈相向,兵锋直指应天,那时我该如何自处?”

    朱允炆说了很久,言语间不时长嘘短叹,愁意深深,显然,藩王是他心中最大的隐忧,这种隐忧是不足

    为外人道的,若真说出来了,旁人必会认为这位太孙殿下还未即位,便想着除去诸皇叔,这对朱允炆的名声

    颇为不利,再说他本性仁厚,对皇叔们本也下不去手。

    赵鑫仔细思考着历史不一样了,本来历史是两个王爷威胁最大,如今增加了七个,虽然时空不一样,明朝众

    多的藩王对朱允文的江山没有起到,朱元璋的本来想法,帮助朱允文守卫边疆而是成为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按照正统历史燕王和宁王,便是靖难之役时的乱军之,最后生生夺了他的江山。如今有增加了七个王爷,

    各个势力不小。而且王爷的势力有分为马氏和孙氏两大势力。历史出现了变化,朱允文代表的朝廷和藩王所

    代表的地方。朱允文能压住这比原本历史还要强大的藩王么。能有汉朝景帝时镇压住了七王之乱么,好像不

    能,朱元璋可没有给朱允文留下什么能打杖的大臣,剩下大部分都是老弱兵残孕带小孩的,人多不中用。

    一边的萧凡则是半阖着眼睛,静静听着朱允炆述说。历史还是历史,这个时候的朱允炆果然还是预见到了分

    封藩王的大患,这种大患过不了便会在朱元璋过世后真正显现。朱元璋去世不久,燕王和宁王等势力强大的

    王爷起兵造反,夺了朱允文的天下,不管怎么说,朱允炆愿意将这种敏感犯忌的想法跟他说,萧凡心里还是

    很感动的。他能感觉到,朱允炆确实拿他当了朋友,这种话若非交情深厚的朋友,是绝对不能说出口的。

    萧凡和赵鑫与朱允炆见面不多,两人却发现朱允炆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小伙子,他的身边充斥着满嘴仁义

    道德的老师,儒臣内心却是堪比茅房一样肮脏,充斥着满脸奉承阿谀的宦官太监却是一副精心描述好的画纸

    ,上面还有一个表面严厉却溺爱无比的祖父朱元璋,这便是他生活的环境,在他的环境里有很多人,可是惟

    独没有朋友,可以说笑谈天,可以互帮互助,可以挖心掏肺的朋友。布衣之交万金难换啊。

    萧凡和赵鑫这两个穿越人士,如此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醉仙楼恨其不争的责备,甚至打骂,令朱允炆感

    到一种被人真诚关心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是身边那些儒臣,宦官所不能给予的。

    男人的友情很简单,有时候甚至很莫名其妙,说产生便产生了。三人现在正是如此。

    看着朱允炆愁意满面,萧凡有些不忍心觉得应该说点什么,看了一眼赵鑫,发现赵鑫有在发呆沉思中,

    赵鑫还是跟往常一样关键的时候就是靠不住,萧凡只能自己开口道:“殿下,藩王之患确实是存在的,不知

    殿下的老师黄先生可有建议?”

    朱允炆笑了笑,愁容稍缓:“黄先生宽慰我,他说如今陛下健在,藩王成患为时尚早,而且藩王的兵力

    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顶多有个自保的作用而已,万一有天他们真敢谋反,我们用朝廷大军打败他们,

    应当易如反掌,容易之极。黄先生还说,汉朝景帝时,七王叛乱,汉景帝以周亚夫,窦婴为帅,只用了十天

    时间,便平了七王之乱,我朝藩王虽多,只有七王势力最强,其中秦,晋,燕三王虽然兵力甚多,却和我父

    王都是马氏一门,一封旨意便可,所忌者唯有吴,越,齐,宁王也,难道区区四个藩王,我们的朝廷大军还

    打败不了他们吗?呵呵,虽是宽慰之语,不过我也觉得黄先生所言甚为有理……”

    赵鑫暗叹难道因为本时空的燕王真是马皇后之子么,你就这么相信你的这四皇叔么,正规历史中正式燕

    王夺了朱允文的天下。成为永乐大帝。此时空居然有汉朝啊。赵鑫又在法傻了。

    萧凡微微叹息怎么少说了燕王呢。有句话让萧凡忍得很辛苦,汉景帝英明果决,你朱允炆能和人家比吗

    ?景帝手下有千古名将周亚夫,你朱允炆手下有谁?能征善战的将领早就被你爷爷杀的杀,死的死,活着的

    皆是庸碌之辈,能靠得住吗?再说你居然没有把燕王放在首要威胁中。你皇祖父朱元璋如今还没有死呢,就

    开是落子布局了,一旦突然发难,你如何抵挡。再者燕王雄才,乃世之枭雄,岂是汉时那些不成器的七国叛

    王比得了的?暗骂着黄子澄,你真是好样的!忠臣当到你这份上,奸臣们都该笑死了。历数各朝,最怕的就

    是朝堂中出现这种忠直不阿的蠢臣!他们满怀忠君报国之心,一门心思的误导祸害帝王,这些人比奸臣更可

    恨,更该杀!最后害得帝王丢了江山,这些蠢臣们还满脸悲怆的仰天大呼:“此天命也,非战之罪……”天

    命亦在人为,身为帝王臣子,你早干嘛去了?

    赵鑫叹道难道明朝清流误国是根黄子澄学得,不过黄子澄却一腔忠烈,宁死不屈,不想他后世的徒子徒孙们

    ,一个个挣先空后的当新主人的狗。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换皇帝如同“忠犬”换主而已,为了把自己衬托成

    真正正义,忠贞之人,在新主人面前痛骂,鞭策原来主人,不是他们没有能力不忠心,而是先前的主人有眼

    无珠,任用其他“小人“,更是开创了历史文人集体投降的先河。明末多少大儒投降了后金也就是清朝,而

    在他们恭迎新主子清朝多尔衮之前一个月,骂的最欢,最狠的便是这些文人,最后最有分量投降官员也是文

    人。真是应了一句话,忠义书读多了,都不把忠心当回事了。不是读孔子的人一定能成为孔子。

    此刻萧凡张嘴,便欲劝朱允炆对藩王要更为警惕,不要相信身边那些酸腐儒臣的宽慰之语,免得害国害

    己,话到了嘴边,萧凡忽然猛地惊醒,立马住口不语。他想起自己的身份只是草民,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有些话大臣能说,但草民是绝对不能说的,哪怕是太孙殿下在民间认识的草民朋友,照样不能说,否则会害

    死自己。又看了一眼赵鑫,赵鑫这小子嘴有时候没有把门的。萧凡连忙给了赵鑫眼色看,赵鑫明白,此时多

    说无意,赵鑫点头明了。

    萧凡和赵鑫两人只能等来日方长了,再有合适的身份,一个适合的机会,再好好劝劝这位单纯的太孙殿

    下吧。

    说出了心里的隐忧,朱允炆心情好了许多,郁闷之情一扫而空,连笑容都灿烂起来。

    有些人对朋友述说心事,其实不一定要朋友给他提供多么正确的处理意见,他所需要的,仅只是一个人

    能安安静静听他说而已,说完便算了,心灵的垃圾清扫出去,没人会对这堆垃圾进行分析研究。

    萧凡笑道:“殿下的故事说完了,还想听李逍遥的故事吗?昨天小赵兄弟写了很多精彩文章啊,大闹锁

    妖塔哦……”赵鑫忽然看向萧凡意思说我还没有写道哪里呢。萧凡一副你懂的,赵鑫无语了。

    朱允炆探头看了看窗外西沉的夕阳,满脸不舍的道:“今日晚了,我还要赶回京师,明日吧,你二人多

    编几段精彩的,明日跟我多说一些。”扭头对赵鑫道:“明日多做些你的拿手菜肴,我们不一醉方休。”赵

    鑫知道朱允文菜肴的喜好,按照他的喜好改良了很多的菜肴。赵鑫点头道:“殿下,烤鸭以好,我在给殿下

    那几只路上吃。”朱允文点头同意。赵鑫先行告退。

    朱允文则转身正待唤亲军摆驾,他的目光却不自觉的落在雅阁内摆放着的赝品古琴上,然后对萧凡道:

    “你把琴摆在这里,难道你会抚琴吗?”

    萧凡他那会如此高雅乐器呢,在雅阁内摆放古琴纯属是为了增加装潢的艺术性,只能耸肩道说自己只是

    附庸风雅而已,而自己的未婚妻善抚琴,身边还有个名叫抱琴的丫鬟呢。萧凡随意的说出未婚妻,陈瑛额纯

    属下意识,而往往下意识是最真诚的意识。萧凡内心深处早留有陈瑛额的身影,萧凡内心不知如何面对,两

    人之间的感情纠葛犹如长征一般充满了各种危险阻碍。

    朱允炆不相信萧凡,微微一笑着指了指萧凡,劝解鼓励着萧凡,朱允文认为萧凡是个深藏不露的人,既

    然妻子会抚琴,身为夫君又怎么可能不会呢。朱允文兴趣上来了,非要让萧凡扶琴,他两人也来效一效春秋

    战国时的伯牙与子期,共抚一曲高山流水。

    萧凡急得脸都白了,还扶琴呢,他抚摸女人还差不多。穿越之前,也听了不少经典乐曲,就是不会自己

    扶琴,一番劝阻无效后只得掐着鼻子认了。在朱允文大笑着催促下,萧凡只得苦着脸,闷闷的将阁内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无色无味春药    同城交友约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