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横楣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一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这是神宗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也是对在此“修行”的皇妹长公主赵浅予的一个缓冲。
本来,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大家都知道蜀国公主死了,而其丈夫王诜已为罪民,被谪放、被羁绊管制。那么,先前赏赐给蜀国公主的金牌令箭要收回、赏赐给蜀国公主的领地要收回、赏赐给蜀国公主自由开发海上荒岛的权力也要收回了,如此,舟山群岛怎么办?天堂岛和桃花岛怎么办?马罗岛和加波岛怎么办?长公主和王木木的海洋攻略怎么办?宁波的码头怎么办?这些水泥大船怎么办?长公主怎么办?王木木怎么办?
皇上的旨意看来是全盘接受了王木木的建议。皇上赐银置宝陀观音寺,并旨意该寺应广施佛缘、广播善德,海纳百川,引领海外一切荒芜落后、尚待开化教育之地,善为安置。并大力发展庙产,以庙养庙和以庙产兴学,以香火造福大众。
王木木笑了,皇上好超前喔,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作,上书朝廷,力主动用全国寺庙财产作为兴学的经费。经德宗批准后,就在百日维新期间开始施行庙产兴学。看来,古今中外,做皇帝的总有一点会相通的。
皇上还钦命王木木为宝陀观音寺的营造总监和经管知事和所有宝陀观音寺的派生实体的营造总监和经管知事,属户部中的户部司,该司掌户籍,婚姻,继嗣,劳役、租赋,税务,田事诉讼等。特赐王木木为户部右郎中,正五品上。在新法中,户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例加参知政事。(掌部务,总军国用度并掌审核州县废置升降等);侍郎,二人,分左右,从三品;(佐理尚书);属官:郎中五人,分户部司、度支、金部、仓部四司,户部司二人,分左右,余司各一人,正五品上;员外郎,四司各一人,从六品上;四司主事各二人,从七品上……
王木木放心了,以前的谋略没错,大方向也不用变,就是头上的帽子要换一顶,无所谓了。
王木木望着天空,我已经越来越与历史融合了,一点不差,现在的历史事实,与将来的历史记载完全吻合,王木木大受启发:唉!历史原来是应该这样去读的呀。记一下吧:
1080年,年仅三十岁的蜀国公主薨,神宗皇帝罢朝五天,寄托哀思。
1080年9月,神宗皇帝进封岐王颢为雍王,嘉王頵为曹王,并为司空。
1080年9月,神宗皇帝详定官制所上以阶易官寄禄新格,专门成立了一个改革官制的机构——详定官制所。
1080年9月,神宗皇帝赐银置宝陀观音寺。
历史啊,我没搞错吧。
王木木又要开始投入新的工作了,眼前的工作有二,一是自己和长公主等安全撤回连云港、安全登上水泥大船。二是以前朝廷答应给他的政治犯和看押人犯的事还没影呐。唉,也急不了,一步一步来吧。
因为有北宋水军要参观水泥大船,王木木也要对北宋的兵制、军队和水军有个了解。跟郭逵聊了一番后,王木木明白了:宋人学习军事,很多不去注重兵制和操典训练,而更看重的是兵法,古来将领多是熟读兵法的人,以至于操典和训练各人有各人的一套,再加上这样的将领基本上都带着自己的家丁随从,从而掌控兵权后就形成了特殊的军队,如:岳家军、高家军、狄家军、呼家军等。
王木木仔细研究了一下宋军的兵制和操典训练,对比郭逵给他的东西,倒是对宋朝军队的作战方式和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首先是军队的编制和组成,这里面有些细分,王木木需要把里面分出来。
宋朝武装力量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蕃兵构成,此外,还有土军和弓手。禁军是中央军。包括皇帝宿卫军和征战戊守部队,分别隶属三衙。其任务是卫皇宫、守京师、备征战和屯戍边郡、要地。
军队的编制有马军和步军两个军种,水军和炮军附属于步军。其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4级。厢辖10军,军辖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也就是一营500人,一军为2500人,一厢为25000人,采用的是五五制,这在辽军南院系中是一样的。
而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兵马使),辽军中有百户和千户,基本上和指挥使与军指挥使想当,这在北院系人马都是如此编制。
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战,常以此计算兵力。为防止武将叛乱,禁军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行“更戍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
可事实上这一点很难做到,由于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很多武将都有自己的家丁护院,这些人多属于自己的私军,全部自己花钱养的战斗人员,多则几千人,少则几百人,这些人才是武将作战的根本。
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司、侍卫步车司。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3级,统兵官与禁军相同。
乡兵也称民兵,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捕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各地乡兵名目很多,编制亦不统一,或按指挥、都,或按甲、队,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编成。
蕃兵是大宋西北部边防军,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人熟户部族军组成。诸部族首领被封军职。率部族军戍守边境。其编制因族而异,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标、队,至神宗时才统一采用指挥、都的编制。
土军和弓手属地方治安部队。由巡检相县尉统辖。土军为神宗时所设,隶属各地巡检司;原为吏役,轮差民丁充当,后改为雇募民丁,隶属于各地县尉司。土军和弓手人数不多,通常采用都一级编制。
这些编制都是神宗时采用王安石新政的省兵法保留下来的,省兵法,即简编并营,裁汰老弱、冗兵。将兵法,即改变更戊制造成的兵将分离,使武将对所部有统御川随和指挥作战之权。
大宋朝军事领导全由皇帝独掌,但下面又军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军政、军令,制定战略决策等事。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率(帅)臣是禁军出师征战或戊时临时委任的统军大帅,官名为都部署(后改名都总管)、钤辖、都监等,统领当地分屑三衙禁军。
大宋朝开国之初,赵匡胤为矫治前代将帅拥兵自重、割据分裂之弊,即进行军制改革。采取兵权集中于皇帝,臣僚分揽军政,中央萃集精兵,更番戍守边城要地,抑制将权,以文治武,内外相制,守内虚外的政策,但之后继任者奉之为基本国策,遵从不变,导致了冗兵坐食,战力积弱,国势日衰的现状。
北宋对水军显然并不重视。禁兵中的水军有神卫水军和殿司、步司两支虎翼水军,另加登州的澄海弩手。宋真宗时,选虎翼军“善水战者,为上虎翼”,后又“诏在京诸军,选江、淮士卒善水者,习战于金明池,立为虎翼水军”,并在南方各地招募军卒。步司神卫水军有一指挥,殿、步司虎翼水军各有一指挥,这是屯驻开封的水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