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也没想到这点的,但二师兄和三师兄讨论的对话提醒了我。”司马晴看看顾扬和柳郁,他俩脸上皆出现了一丝错愕,“他们俩提了大师兄所用的药方,还无意说了一句‘也没排出来’……这让我想到,治病八法,除了汗法、下法,还有一个……”
话说到这里,他们要还不明白,那就真白糟了这么多年学医的经历了。
“吐法!”几个师兄几乎异口同声。
吐法,是运用具有催吐作用的药物或用机械方法刺激咽部探吐,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吐出的一种疗法。又称催吐法。
《诗?大雅?丞民》说“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是关于吐法的最早记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高者,因而越之”一直奉为吐法的主要理论根据。
司马晴欣慰地点头,师兄们果然孺子可教也~~!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大师兄一脸懊恼,“我们只知道是风痰壅塞阻清窍,一心想着祛除他体内的风痰,却忘记了怎么样将那些风痰排出体外,就好比洪涝一样,我们只顾着在内部清淤防卫,却没想到要在开通一个漏口,将洪水直接疏通出去!”
“没错!这就是我们所忽略那个关键的症结!唉,真笨!”顾扬夸张地拍了一把自己的脑袋。
“小师妹真是冰雪聪明!”连凌如茵都夸赞起来。
司马晴在一旁看着他们各种“忏悔”各种“兴奋”,额头上浮起来一条条黑线。
其实没这么夸张。
这个就是一个小问题,只不过比较让人容易忽略过去,一旦不小心忽略了,便会陷入一个思维的死角中。
南宋许叔微,恪守经方,尤有发挥。屡用吐法治中风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证。
金元时期的张从正,标新立异,是将吐法应用得炉火纯清的医家,力倡“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其“引涎法、漉涎法、嚏气法、追泪法”皆归于吐法。他的《凡在上者皆可吐式》,既囿有《内经》之规范,又极大拓宽了吐法的治病谱。
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将吐法列入医门八法,给吐法应有的一席之地,对吐法的发展,功不可没。及乎近代诸家用者鲜少,斯道几至湮微矣。昔人张子和以汗、吐、下三法见长,能独探吐法之奥旨,屡起大症。
正是想起前世看过的这些关于吐法的典籍,她才确定了这个症结所在。
而这些关于吐法的典籍是历朝历代逐渐完善的,虽然不知道她现在所生活的时代究竟是何时,但她觉得目前对于中医吐法的认识,应该还不算很深。
所以他们没有能想通,倒也是情有可原的。
“小师妹,那你在那碗药里加了什么?”
“其实很简单,我只在大师兄原本的药方上加入了三味:瓜蒂、藜芦、常山。”
“瓜蒂?”大师兄略一思索,眼睛便亮了,“汉朝张仲景精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