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乱成一锅粥。但曹操的兖州,却似锅里的勺子,虽然也身处在烂粥之中,没事还搅合搅合,但始终不会溶入这锅烂粥之中。
曹操的出身虽不及袁绍那般高贵,可也是响当当的官二代、富二代。不仅出身好,曹操自己也争气,赶走了原来刺史刘岱,曹操在兖州过起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兖州处在黄河南岸,夹在司、冀、青、徐、豫州之间,周边的诸侯们有一百个理由、一千个念头将曹操的兖州吞并,可是他们没胆。
曹操势力虽不强大,但曹操胆子大,当年董卓自洛阳西窜,十八镇诸侯,唯有曹操敢孤军追击。虽说中了人家埋伏,曹操还差点送了命,各镇诸侯也暗地嘲笑曹操弱智,嘲笑归嘲笑,嘲笑完了,还是佩服曹操的胆量。
四周的诸侯们一边忙着你搥我一下,我还你一拳,还抽空嫉妒一下在兖州悠哉游哉快活的曹操,殊不知,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啊。
曹操过得的确安稳,但并不逍遥。
不打仗,修生养息是好事,可是,兖州地域狭小,自然条件也一般,耕地稀少,粮食产量不足。
这几年,五木和马钧在曹操的支持下,大力开发农田灌溉等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又实施了深耕增肥、合理密植、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曹操喊些亩产上千斤一类的口号。
确有个别土壤肥沃,灌溉又充足的田地达到了目标,亩产接近了千斤,斤两呢,是没错的,是折算成现代度量的市斤,只是粮食是带壳称重的,若是脱了壳,那就只剩五六百斤了。
五六百斤在当时也绝对算高产了,如果兖州境内耕地都能达到这个水平,那曹操就发了。
毕竟大多数无法灌溉、又相对贫瘠的土地,亩产只有二百斤左右。
即便是这样,兖州也算是农业大州了,为何还缺粮?
答案很简单:人多。
相邻的州郡,战火不断,许多百姓逃难来到相对安定的兖州,才造成粮食短缺。
有失必有得,兖州粮仓空空,但士兵越来越多,无地可种的青壮年纷纷投到曹营。
看着自己营中兵强马壮,曹操捋着胡子乐啊,可是很快他就乐不起来了。空有兵马,却没有充足的粮食,这就叫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啊。
再这样下去,就要被活活困死在兖州了!
绝对不能走到这一步,于是,曹操冥思苦想后,做出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打仗,抢地盘!
曹操把目标定在徐州。
徐州,地肥水美,又是交通要道。
打徐州,曹操还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几年前,五木他们去探查水源,就和徐州解了梁子;去年,曹操的老爹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