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不——知。”
嘿,果然有效果。
五木乐了,马钧也乐了。(咱就不完整地描述马钧说话的声调了,免得编辑大大说俺往肉里注水。)
马钧结结巴巴说了好半天,五木总算听明白了:这兖州,乃春秋战国时期,邹鲁齐卫各国交汇之处,先有姜太公教化,后有孔孟遗风,历来尚好礼仪学问,第五元先生任兖州刺史时,曾大兴学习之风,兖人受益匪浅,对第五元先生极为尊重。
“哦……”五木有点后悔,自己这个谎撒得太不靠谱,怎么跑到“第五元”的根据地来冒充人家的后人了。
五木怕马钧再追问有关“第五元”的事,赶紧把话题岔开:“马公子,你好大力气啊,怎么能把大土块扔那么远?”
马钧笑道:“非我、我力大,是、是、是……”说不清楚,干脆拽着五木来到院子,指着那几个大木架子。
五木仔细看了一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三架不同样式的投石车。
“霹、霹雳、雳车,《墨……啊子》里记、记载……”
马钧引着五木,逐一介绍。
如果完整地复述马钧的话,估计至少能写十章。各位看官不烦,这写书之人都要烦死了。
好在五木是名牌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虽然五木是花钱托关系进的名牌大学,但不管怎样,也算是科班毕业,不用马钧介绍,五木也能看得明白。
第一架个头最小,结构也最简单。木架上,横担着一只长柄木勺,像跷跷板。木勺里可以放置石块,用力拉动勺柄一端的牵引绳,就可将石块抛出。
“不错,简约精巧。”五木评价道
第二架低矮,一尺见方的巨木搭构底座,装填石料的大木勺勺头被绳索捆在车尾,勺柄插入车中部的绞绳中。这架车利用扭转绞绳积蓄能量,砍断束缚勺头的绳索,木勺快速扭动,将石块抛出。
“不错,扭动乾坤。”
第三架最高大,也最复杂,像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塔吊。
马钧显然对这件作品最满意,详细地给五木介绍着悬杆、石笼、升降台、绞盘……
这架车是利用抬升装满大石的石笼集聚势能,松开机扣后,石笼下坠,势能转化为动能,带动长臂悬杆转动,投掷出石块。
“不错,蓄势待发。”五木嘴上夸赞,内心却不以为然,这架投石车,结构复杂,部件繁多,体积庞大,适用性远远比不上观赏性。
五木对三架车的评价,令马钧激动不已。
“行家啊,大叔!”(完了,写乱了,好像抄袭了人家的广告词。)
马钧指着三架投石车,又结结巴巴一通,反正大意就是:第五公子名门之后,慧眼如炬,请予以评价指点之类。
马钧憨厚实在,五木也不再客气,逐一点评道:“这第一架简单;第二架操作容易,投掷却难以及远;第三架构思巧妙。”
马钧面有得色:“哪、哪、哪架最、最好?”
五木看着马钧,微微一笑:“这架最好。”说完,走到最简单的第一架投石车旁,拍了拍车架。
马钧楞了。
“为、为、为……”马钧指着三驾车,手指不住颤抖。
五木乐了,心道:哈哈,人一着急,不仅说话结巴,原来手指也能结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