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宇文化及叛军北上,后来陈棱将军平贼屯住江都,在吴公台给隋炀帝举行了像模像样的迁坟,我还跟着乡亲们去围观呢。”魏氏道。
“原来如此。”虞昶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吴公台的坟冢又是何时没的?”
魏氏道:“后来唐主统一天下,大概是武德五年又把炀帝的坟迁到了雷塘,老身也曾去祭悼过;等到了贞观初年江淮泛滥,估计老坟也被土石掩盖了,所以大人还需到雷塘去寻墓。”
听了魏氏老太太一番江说,虞昶下意识从衣袋中拿出了房玄龄交待的小册子,按照上面记载一看,和魏氏说的几乎相同。
虞昶大喜,对魏氏作揖道:“老人家说的与官府加载几近相同,还望老人家带路,帮助寻找炀帝坟墓。官府绝无亏待。”
魏氏欣慰的点了点头,毕竟此番是将萧娘娘与隋炀帝合葬,也算完成这位宫廷故人的一桩夙愿。在魏氏的回忆和引领下,公元647年岁末,离别隋炀帝杨广29年的萧皇后得以在扬州与隋炀帝合葬。这才是:
江都旧事国难劫,二十九载夫妻别。
重逢合葬黄泉聚,才的圆满少悲切。
虞昶完成了萧皇后与隋炀帝的合葬要务,心中暗喜,只等着回京面见房玄龄,等着朝中封赏。这件事在外人看来,算不上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但在虞昶眼力可非同一般。
前文说说过虞昶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子,虞世南无论才学政历,都是当朝大儒,可这位虞昶公子,就恰恰相反,才能平庸,碌碌无为,要不是仗着老爹的人脉家底,早就混迹落魄了。所以在朝中也只能从事工部的差事,跑跑颠颠。
这次合并隋炀帝与萧皇后墓葬,虞昶觉得这是自己平生最大的作为,又是当朝首付房玄龄举荐,自然要到房玄龄那里请功。
回长安的路上,已经是到了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正准备御驾亲征高句丽,大道上依旧茶水马龙,粮草辎重向北方运送,络绎不绝。虞昶虽然急于回京报功,但也只能给北伐军队避开要道,所以又延误了些日子。
好不容易赶到京城长安,虞昶是欣喜若狂,甩开随行的人马,直接前往房府,拜见房玄龄请功。
来到门口,虞昶翻身下马,迫不及待就往府上跑,房府此时府门大开,进进出出人还不少。虞昶一愣,暗想这也不是房玄龄贺寿的日子,怎么进出人这么频繁。
心里正犯嘀咕,远远看到一个家丁打扮得佣人正迎面走来,虞昶笑脸相迎,作揖言道:“下官工部侍郎虞昶,奉旨合葬隋炀帝与萧皇后,今日回朝复命,特来请房……”
“行了,行了……”那家丁不耐烦的打断说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找房大人……”
虞昶愣道:“何出此言呐?下官可是公务。”
家丁道:“这位大人,您没看明白府上啥事儿啊,房大人昨晚就驾鹤西游了,都忙着办白事呐。”
……
一段尘封往事,就此告一段落,荡荡古风,不知有多少后人能解其中滋味,但有后世散人朱长孝编作杂诗咏唱,传唱至今:
说一部旧史,品一段荡气回肠;
弹一曲挽歌,唱一篇悲风悠扬;
吟一句古韵,饮一杯浊酒豪放;
望一味心酸,看一朝社稷兴亡。
人生沉浮伴跌宕,
谁知荣辱两茫茫。
万国朝盛举,孤魂四野疆。
海天无穷尽,千载遗韵香。
走东西二京,问百年恩怨交织;
忆南北波涌,望千载运河流逝;
看春秋交替,叹万乘铁骑逐日;
寻竹菊高洁,怀亿兆黎民苦时。
船过西江偶纵情,
马放南山曾留志。
长城空赋诗,天涯脚步迟。
御殿春宵短,苦楚几人知?
弹指一挥间,隋唐盛世终有年。
故国曾流恋,翻过旧篇是新篇。
佳人难回首,多少沧桑变容颜。
百姓遥相望,几多荣辱曾变迁。
惊鸿衔枝笑沧海。
牧童抚笛看桑田。
豪情灌山巅,哀叹寄漪涟。
怀古青石路,咏史江河沿。
全文终,祝愿各位网读愉快,感谢关注。
朱长孝
2014年7月18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