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一二回 赛马擒寇下扬州(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扬州西北隅,有一座东西绵亘的土山——蜀冈。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栖灵寺(原名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千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宋代后又称为大明寺。因自清兵入关以来,为了讳“大明”二字,便改称为“栖灵寺”。构寺者在山顶随山势筑殿,山上古树蔽日、红墙高耸、山庙一体,楼殿参差,曲折幽深,继承了隋炀帝在此所建迷楼的风格。

    唐朝鉴真法师任栖灵寺住持,使栖灵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唐会昌三年(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平山堂。明万历年间,扬州知府吴秀重建栖灵寺,崇祯十二年漕御史杨仁愿再次重修。到清朝后,栖灵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

    沿着数百节舒缓石阶登上栖灵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栖灵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殿内供有弥勒像,背面为护法韦驮,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走过一条花岗严甬道,就到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有“国泰民安”四字,阴有“风调雨顺”四字。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高台之上的释迦牟尼大佛,被尊称为“大雄”。大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殿堂佛像全部重新装修,金光焕彩,法相庄严。藏经楼,二层五楹,轩敞疏廊,屋脊之上阳嵌“法轮常转”,阴刻“国泰民安”。

    栖灵寺庭院东侧有平远楼。楼名取自宋代画家郭熙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撰联云:“三级曩增高,两点金焦,助起杯中吟兴;双峰今耸秀,万株松栝,涌来槛外涛声。”联语造句雄浑,写楼外风景极为切当。平远楼共三层,构筑精致,有庭院竹石之胜。平远楼北为晴空阁,伫足于此,极目远眺,白塔、瘦西湖、二十四桥……扬州古城市内郊外,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大殿西侧即是有名的平山堂。平山堂是北宋大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