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56 烽烟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视查完工厂之后,咸丰于当天出台了一项新的政令――废除跪拜礼。政令规定,凡大清的子民,男的以后不论见谁均以躬身为礼,女的均以万福为礼。政令还指出这样规定的理由,认为华夏子民,自古便是天朝上民,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那么身为天朝上民的子民怎么能随意给人下跪呢。男儿膝下有黄金,政令规定大清子民上可跪天,下可跪地,中间可跪父母长辈,但绝不允许随意向人下跪,自辱尊严。

    这一项政令引来的一部分迂腐文人的反对,认为这是有违法的事情,其实他心里真实的想法却是如果大家都不在下跪了,那那些有功名的文人还有什么值骄傲的呢?(古时候,凡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可以见官不跪,以此来标榜文人的高贵身分)一些文人纷纷上到衙门去请命,希望朝廷能收回成命。

    咸丰对于这些自私的家伙当然不会客气。他们那些想下跪,好啊!就让他在全部都跪在衙门门口,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当然绝大部分的国民是非常赞同咸丰的班令的,纷纷称赞咸丰是个好皇帝,加上咸丰在元宵节用的那手,气息掩掩的大清王朝又重新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

    出台了废除跪拜礼之后,咸丰为了将来着想依次出台了《大清环境保护法》、《大清义务教育法》。环保法规定凡所有之工厂不得临近江河周边五里之内开办,不然必定要拆除重建。而义务教育法则规定了从今之后,大清全实行免费教育制度。凡入新学就读的一律免收学费,而且法令还规定,不论男女皆可入新学就读。出台了这项法令,无形之中给奕忻出了道难题,因为新学尚还在筹办之中,学校都还没个影。

    对此咸丰当然大力安慰了一下奕忻,并从并不多的私库中拨出了银子支持奕忻办学,咸丰让奕忻要一步一步来,先从把北京的新学搞起来先。并且咸丰还下旨要求各省官府必需在年内在各地兴办至少不于每县一所新式的学校。这可让这些地方官员为难了,这不说办新学有什么用处,单是这些办新学的人员就不好找。

    一时间之间各地纷纷行动到处寻找洋鬼子先生。还好现在来中国的德国人越来越多,倒暂时解决了这些官员的一时之忧。至于经费问题,咸丰只得两手一摊,两个字――没钱。咸丰让这些官员自己想办,反正这些人别的不会,捞钱个个是好手,但是咸丰也有一个前提,不办加重百姓税赋,不准趁机讹钱,其他的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咸丰三年的二月份,咸丰再一次见到了前来筹办军火公司的乔治。乔治这次带来的克虏迫家族中的一些精英专家,对于中国的军火市场,克虏迫家族可谓志在必得。除了军火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次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来华投资或者来华找工作的商人与工人,技术人才。这些人的到来大大缓解了中国之前的一些用人问题。

    奕忻第一时间从这些人当中招募了一群有教学经验的人员用于即将兴办的新学。其余的一些也被闻风而动的肃顺和一些地方官府礼聘走了。在华公使马可夫先生,得了一份新的工作――大清名誉文教大臣。他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教会那些刚来中国的德国一些基本的汉语。于是一家名为中德双语学院在在二月份闪亮登场了。中德双语学院不但会教德国人汉语,还会教中国人德语。想学德语的中国人可以免费入学。

    不过由于人员有限学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不过这难不倒咸丰,他马上下旨让奕忻招募一些会德语又懂汉的人才,于是一些曾经只是做做通释的中国人纷纷来向奕忻投效。咸丰一看效果这么好,于是又开设了外语学院专门教授外语。

    以经济与政治上的一些新政,正在北京城逐渐成形并由这个大清的政治中心向四周散开出去。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