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完成。
楚军上上下下都清楚,每年秋冬时节,都是项羽最头疼的,十几万的大军,可是最烧钱的,冬季应用物资,那可不是小数目,再加上,连年征战,早就弄得民不聊生,弄来这些军用物资,恐怕比登天都难。更何况,一些物资,就是有钱,也是买不来的,更没有地方买去。
例如,军鞋。
楚汉交战,尽管有一定数量的骑兵,却是步兵居多,行军打仗,最是费鞋的,一两天就是一双,这里是古代,不可能大批量生产,都是手工做的,而且布鞋最不禁穿,总不能赤脚打仗吧,更何况是寒冷的冬天。
军鞋,从来都是最头疼的一个大问题。
粮食可以用抢的,反正谁吃到嘴里,都解饿,这鞋怎么弄?一双鞋毕竟是有尺寸的。即使巧取豪夺,也没有那么合适,不是吗。
这就是给自己“立功赎罪”的机会?韩信冷笑一声。
开什么玩笑?!
一个月之内,整个楚军的军用物资,从天上掉下来,从地上冒出来,还是老天爷赞助?天上掉不下来,地上也冒不出来,去抢?去偷?就算是去抢,去偷,去哪里偷?去哪里抢?
与其说,这是在给自己立功赎罪的机会,倒不如说,这是故意刁难,十足的找自己的别扭。
不说韩信在自己大帐里一筹莫展,暗自嘀嘀咕咕,却说项羽,与此同时,也在大帐之中,心潮翻滚起来。逼走韩信,是他的第一步棋,也是不得不走的。
众所周知,楚汉之战,楚军的实力是超出汉军的,要想隐退,想离开战场,就要为自己制造一场大大的败局,于是,实力上的较量,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一粒米可以改变斤两,一个勇士可以决定胜败,韩信就是这粒米,就是这个勇士。项羽相信自己的眼光,更相信韩信的实力,完全可以但此重任,这一点,毋庸置疑。
汉军的优势在于兵器,在于士兵的勇猛,毕竟手里有天下第一利刃,可以缺少的是大将,是能征善战的大将。
而楚军的军卒,手里的兵器无法跟汉军抗衡,却有西楚霸王,有天下第一猛将,即使他手里拿的是烧火棍,汉军之中,也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
逼走韩信,让他走进汉军之中,为对方增加一名大将,可以勇冠三军的大将,不仅消弱了楚军的力量,还增加了汉军的实力,如此一来,两军才能够算得上是势均力敌,才能够有一场“大败仗”,吃了败仗之后,项羽才能够“死去”。才能够全身而退。
可是,赶走韩信,谈何容易?
毕竟,楚地是韩信的家乡,楚军也是他展露头角的所在,此时,正是他初露锋芒的时候,叔父项伯对他有栽培之恩,培育之情,更何况,韩信是个最讲义气的人,让他彻底死了心,从而去投奔汉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项羽一直在思考,努力找寻压垮韩信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触犯军纪,什么军令如山,都是借口,都是让他心寒的手段,让他离开的步骤,当务之急,必须找到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韩信的最后一根稻草,让韩信彻底死了心。
就这样,毫不知情的韩信,尽管心里很不自在,也感觉到了霸王在故意找茬,心里还是惦记着楚军的冬季物资,还在心心念着,楚军的将来,他哪里知道,这枚棋子,他算是当定了,无论他愿不愿意,无论他接受不接受,他都成了楚汉争战中最大的一枚棋子。
这两个人,尽管没有在一个地方,却都是心事重重,一个是思考怎么才能将功赎罪,另一个,却在犯愁,如何赶走韩信,压垮这个有情有义的韩信,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呢。
深秋时节,落叶萧萧,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冬天的脚步,已经悄然走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