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使楼烦侵袭贺兰。王、陈和赵尧一样,都知道贺兰地理条件极好,鱼肥水美。
刘邦问了他二人关于太子前去驻守贺兰有怎样的看法。王陵稍微想了一下便觉不妥,“太子乃国之本矣且年幼不宜出宫,自古皇储不离国君的,奈何太子独去贺兰?万一楼烦再次进犯,太子无军事经验,还是留在宫内为妙。”刘邦淡然着表情咬咬牙,不表态,继续看向陈平。陈平也有顾虑,但思忖皇帝的话且看见刚才太子的忧郁忧怅之容便已断定皇帝已决定了太子卫戍贺兰,如此一问不过是想看一看他俩的态度。陈平明白皇帝此招有意图且本身也没觉得太子外行不妥便先顺着刘邦说,“王公虽说不假,但是臣还是愿意太子出宫。当年赵武灵王自幼随父出征攻城略地,十五岁就登基成为赵国君主。如今太子年十四,也该历练了。贺兰虽离匈奴较近,一旦匈奴或者楼烦发兵贺兰,守卫北地郡盐池县的终陵候华无害会立刻过去增援,太子必无害。”
刘邦对陈平的话倒是十分的认可,他也本来希望太子去贺兰。对于太子去贺兰已是箭在弦上的事情,刘邦自不必听王陈之语。听说他们有关关东迁民一事要禀奏,便叫他们说来听听。
陈平回到正点说,“萧丞相连续制定几分徙民的名单,第一批定为商贾和艺人。汉律规定商贾不得拥有土地,因此他们不事农业生产,也就对土地不会留恋,所以关东关内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臣还听说这些商贾和艺人,尤其是商贾很希望陛下能够对他们宽惠一些,准许他们可以穿名贵纺织品且征收人口税希望和普通百姓家一样,他们是希望陛下看在愿意迁徙关内的份上,对他们不要征收双倍的赋税,如果可以,他们会活跃关内的经济和文化。”
刘邦有些发愁,坐在榻上一手撑着额头陷入沉思,对于商贾的政策自汉朝开国之后就已经成为定制。对于那些抑制商贾的法令也只是禁止他们以利换得政治地位,成为攫取国家利益之人。照陈平此说,他们只是提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会对大汉帝国有任何的损害。刘邦稍稍思忖片刻便道,“想穿名贵的衣服倒是可以,但是不征收双倍赋税怕是不行。本末不可倒置,历来以上农为本,商贾之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制定那么细节的法令就是要抑制他们,不事生产而食百姓五谷,可谓不劳而获也,今征双倍税赋名正言顺。”
陈平和王陵遵循刘邦的说法。说起这些商贾,倒也想起另一件事,刘邦心念匈奴屡屡进犯边境不过就是为了汉朝的东西,近日又唆使楼烦进犯贺兰,他们的蛮横抢・劫令刘邦无奈。多年思索汉匈两国如何才能减少战争摩擦,近日刘敬献计徙民关中使得刘邦心生一计。便问王陵陈平在北部边境开设关市如何,二人面面相觑之外便拍手称好,认为是极好的主意,如今与匈奴联姻,开设关市不仅可以减少两国战争更能增加两国的交流,带给汉家休养生息的时间。二人称说需要使者前去匈奴将这一想法告诉给冒顿单于,希望他接受这个意见,让匈奴的民众也可以在边境上换取汉家特有的丝绸、米酒、铁器、陶器等中原物件。刘邦点头认可,想着处理完关东徙民一事就派使者前去匈奴接洽在边境开设关市一事。
诸事皆已陈述完毕,刘邦叫他们先出去了,临走前又问王陵和萧何处理的关中盗贼以及兼并农田之事如何了。王陵称说丞相杀一儆百吓退不少关内侯,确实让出不少土地,盗贼也少了很多。王陵陈平走后,刘邦自己心里却是纠结起来,民众是他统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官僚是跟随他一块儿打天下的难兄难弟们,分给他们田地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看似已经以好处补偿了,但是成为官僚的只是少数爵高的军吏,大部分军卒回乡之后成为拥有一块田地的自耕农,和普通百姓一样。有身份有田地就一定会有比较和等级,一定会有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