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炯炯地看着他。老人身边还有个虎背熊腰的年轻人,这时也开口说:“朱氏福王第十五世子孙朱继伦。”
王梓竣向老者拱手深鞠一躬,转过身,向着朱元璋和福王的画像跪了下去:“朱氏潞王第十三世子孙藏姓王——梓竣叩拜太祖皇帝、叩拜弘光帝。”
朱文轩满意地点点头,将王梓竣搀起,拉着他的手说:“按弘光宗人府的玉牒,我们是兄弟!”
王梓竣点点头,拱手道:“梓竣见过文轩兄长!”
朱文轩哈哈一笑,对年轻人道:“继伦,来见潞王叔父!”明朝的爵位世袭,代代相传,所以朱文轩称王梓竣为潞王。
朱继伦小不了王梓竣几岁,却向王梓竣跪下:“侄儿朱继伦拜见潞王叔父!”
王梓竣听出朱继伦的声音,就是刚才上岸后跟他说话的人。王梓竣原地未动地接受了跪拜,说道:“请起!”
朱文轩亲热地拉着王梓竣的手,带他出了石屋。离石屋不远是一圈砖石垒砌的高大院墙,院墙四角有四座瞭望台,上面晃动着岗哨;院墙上开着许多孔洞,是射击孔;院门两侧是两座石头磊的环形工事,各架着一挺机枪,工事里有几个山民打扮的人。王梓竣看到这阵势,心里暗暗称奇,朱文轩的实力可不容小觑,光是这所修成堡垒的大院子恐怕也不是一般草莽土匪能做到的。
进了院子,里面更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还有一队二十人的巡逻队背着步枪在来回走动。来到厅堂上,朱文轩唤人上了香茶,对王梓竣说:“传言潞王一支远赴关外躲避满清追杀,我曾遣人去寻过,但没有找到。”
王梓竣眼圈微红,说:“我们潞王之后一直颠沛流离,生活困苦,的确是躲到了关外,但人丁不甚兴旺,到我这一代,只剩下我一人。我们没有能力起事,只能隐忍于市,等待时机。”
朱文轩长叹一声,说:“除了潞王一支,鲁王、益王之后均有下落,鲁王十五代世孙年少早夭,已绝了门户;益王后代十二世孙俱是女子,后嗣已无朱姓……复国重担,落在了你我二人肩上。”
王梓竣黯然道:“想不到朱氏皇族没落至此……”
两人又感慨一番,王梓竣向朱文轩简单讲了自己的一系列遭遇,朱文轩也跟他说了福王一支的情况。
相比潞王一支,福王后代的遭遇却好得多。福王死后,他的后人从南京一路向西躲避清廷追杀,最终来到了四川东南的凤凰山附近。那时,凤凰山还是一片荒蛮之地,只有几十户当地土著,满清政权的触角还没伸到这里。福王后代在此扎下根,逐渐同化了当地人,形成了以福王后代为首的一个大村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清在四川的政权发现了凤凰山的村落,但是不知他们的来历,以为他们就是本地人,并称他们的村落为凤凰村。
慢慢地,凤凰村通过与外界联姻或收容流民渐渐强壮起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通过种植、养殖和捕捞积累了一定财富。当辛亥革命打响了推翻满清统治的第一枪后,时任凤凰村村长的朱文轩顺时而动,打出了复国军的旗帜,宣布反清复明的纲领。只是凤凰山地处偏僻,不为世人所知,也只能在凤凰山方圆几十里有些影响。朱文轩以凤凰村的团练为基础成立复国军后,利用积累的财富购买枪支弹药,修筑碉堡工事,把凤凰山建成了复国军的根据地。
复国军为了闯出名声,接连与附近的几股土匪交战,战斗互有胜负,但是朱文轩和儿子朱继伦都是聪明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久就将凤凰山附近的土匪剿灭干净,而且复国军也扩大了实力。
朱文轩得意地说:“现在局势又有利于我们,北洋军和护国军在四川打仗,这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他们二虎相争,我发展实力,他们两败俱伤之时便是我做川王之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