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耶律楚材应对蒙古危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招摇撞骗,大肆收受贿赂,胆大妄为,无所不至。

    忧国忧民的耶律楚材,看到朝廷里小人得志,横行不法,政治腐败,朝政混乱,感到非常愤怒和忧伤,导致忧劳成疾,不久就死亡了。许多人都认为,他既然知道能预测人生命运的太乙神数,为何不辞去朝廷职务,归隐田园,逃离朝廷的纷争,享受清闲的生活,得以颐养天年?何必在元朝腐败的朝廷里任职,趟那股浑水,劳神费力,难以建立功绩。

    耶律楚材才华横溢,政绩卓著,耶律楚材死后,乃马真皇后想对他格外优待,按照功勋卓著的功臣的待遇,举行隆重的葬礼,进行优厚的奖赏。奥都剌合蛮早就对正直无私的耶律楚材恨之入骨,他坚决不同意乃马真皇后的做法,不仅如此,他还无中生有地对乃马真皇后说,耶律楚材曾经在两届朝廷当官,全国收缴的税收,大概有一半被他据为己有,他早已富可敌国,肥得流油了,还用得着对他抚恤?

    乃马真皇后对奥都剌合蛮的话也将信将疑,命令身边亲近的大臣麻里札,带领大批人马前去耶律楚材的家里去调查核实,麻里札在耶律楚材的家里,只得到十多件琴笛之类的乐器,以及古今的书画金石,还有历代书籍文稿数千册,他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向乃马真皇后报告,乃马真皇后知道耶律楚材为人正直无私,清正廉洁,非常佩服,对耶律楚材进行了优待,隆重地安葬了他,以稳定人心。

    后来到了至顺元年的时候,才追封耶律楚材为广宁王,追认他为太师,给予了一个“文正”的谥号。朝廷用意是为了尊敬贤德的人,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耶律楚材生于公元1190年,死于公元1244年,他是蒙古帝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为吾图撒合里。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即今天的北京,世居金中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初期在金国做官,曾经担任过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等官职。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他早已对腐朽的大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他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十四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二十一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元朝的贪暴之风稍有收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提倡建立朝廷礼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皇帝的哥哥等人行君臣礼,以尊重大汗威权。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任中书令,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蒙古女皇乃马真皇后在混乱中篡夺了政权,执掌国家政权,转眼之间就有将近四年的时间了,这时蒙古的西征大军,已经大都凯旋回国,只有拔都还没有到达。这时刚好遇到乃马真皇后身患重病,几乎无法起床,就召集各位王大臣,召开蒙古帝国的最高国务会议,库里尔泰会议,部落首领们推举立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