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专业人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能进入电视媒体,其发展只能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同时,事业单位用人必须由政府人事部门统一编制管理,按统一标准进行考试、考核,繁琐而机械的程序对电视媒体来说很难及时吸纳所需高端专业人才。加之职称评聘、岗位管理等仍以论资排辈为主要依据,很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是机制局限。作为事业性质定位的电视实体,绝大多数仍然沿袭传统事业管理方式,在“小而全”的宏观资源配置结构下,实体内部资源配置也大多是小型分散的“小而全”模式,即通行的频道制、栏目制,经济管理不讲成本核算,不讲投入产出效益,分配上仍然是“大锅饭”,产品质量缺乏量化考评。这种状态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理解,至今仍然保持和强调电视媒体的事业属性,是因为中国电视媒体没有公共和商业之分,媒体必须承担公益性职责。既然如此,我认为,可以在坚守电视媒体事业性质和公益职能的同时,向产业要发展的空间。将一切可以经营的事业资产从传统本体剥离出来,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并以此为平台,利用有形资产、无形资产面向社会融集资本,组成媒体控股的投资主体多元的股份制企业,并可按市场法则聚集高端专业人才,整合一切所需社会资源,以此实现电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电视生产力水平,最终走向做大做强的目标。

    第四,发展与资源的关系

    中国电视在目前的资源状态下,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在于前面所说的属性、体制、机制问题导致的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的困难,更在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迅速涌现,电视媒体和电视媒介的概念将被泛化,体制外的大量新媒体、新媒介将会大量占有有限的资源,如体制内的电视媒体继续抱残守缺,其面临的将不只是资源占有的相对萎缩,而且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目前相对垄断条件下的固有“优势”而走向衰落。

    为电视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应从两个层面做出充分努力:一是从生产力变革要资源。我们必须顺应世界电视技术潮流,迅速推进电视制作、传输的数字化,推动有线、无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改造。数字化的实现不仅会增加10倍以上的传输容量,而且会带来更充裕的业务发展空间。那么,中国电视媒体将不仅仅是视音频传输的主体,而且将成为集音频与视频业务、数据与互动服务于一身的传输主体,电视资源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二是从生产关系变革要资源。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积极调整。因此应当大力推动传统电视的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是要在资源和市场配置上突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发展。那么资源的配置空间将大大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只有这样,电视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国产免费看片    偷拍黑料吃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