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4章 中西有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斯之姐的女儿时  当赫拉满怀的嫉恨之心想报复某个女人时  那一幕幕  令人震憾  又震惊  希腊人为何如此表绘神  神的**神的贪婪  啊  原來  这是希腊人为现实的残酷插上了浪漫的翅膀

    表达美好沒有错  中国神话表达的最为完美  完美的沒有缺撼  中国人创造的中国神高尚的沒有缺点  一切不耻的事就让妖魔去做吧

    从中西神话的早期差异中  我们可以看出其人性论的假设就已经分道扬镳  中国神话诸神性善  是神性;西方诸神虽沒有明确是性恶  但是却偏恶  是人性  中西这种早期殊途  在后來儒家和希腊哲学的发展中  越行越远  对现今中西方人民的思想思维影响深远  如罗马的国教基督教  它明确指出了人人生來带有原罪  直接给人性论下了最简洁的定义  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基督教对人性的假定对后來的西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在中国儒教倡导的更多的是仁政和德政  说明其在人性论的假设中  是偏向于善的  孟子明确指出:“人之性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无论是儒家的内圣外王  还是修齐治平  以至于其基本的由己推人  都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之上

    历史再次比较  稍早于文艺复兴的宋明理学  是儒家继董仲舒之后的第二次变形  但是其性善论的人性假设沒有变  朱熹说:“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存天理  灭人欲  ”理是无有不善的  不善在气质之性  天命之性却必为善  明朝大儒王阳明也说:“性无不善  则心之本体  本无不正也  ”儒家向理学的转变  沒有改变其性善论的理念

    而西方稍后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又做了些什么呢  路德和达尔文宗教改革的本身  并沒有否定基督教的核心理念  因此其对于人性的取向  同样是性恶的

    他们都认为  人“倘若不被管束  那么在凶暴残忍方面  他就会远胜过所有凶禽猛兽  ”而稍后的胡克尔更是说道:“除非假定人的劣根性比野兽好不了多少  并针对这种情况作出规定  以防范人们的外部行动  使他们不致妨碍所要组成社会的公共福利  除非法律做到这种地步  它们便不是完善的  ”他们认为权利如果不走向**  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而这一切  无不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之上

    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强调的是“以德治国”  而性恶论强调的是“依法治国”  性善论期冀“人性”  性恶论指望“制度”  明君千载难逢  制度一劳永逸  寄托明君和清官  成了中国民众几千年颠扑不破的梦想  从中国古代神话与古代希腊神话的比较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在早期的意识形态中已经出现的较大的差异  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  走向任何一个极端  都不利我国家的长远发展  当今世界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既需要民主思潮的亲和力  更需要法制思想约束力  但愿我们能从中西方神话的比较中  跳出“性善”的一元化思想  博采众长  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  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也是我作此课題研究的初衷所在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  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來  尽管神话沒有十分完整的情节  神话人物也沒有系统的神系家谱  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  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它的尚德精神  这种尚德精神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的比较时  显得更加突出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种尚德精神  一方面源自于原始神话的内在特质  另一方面则是后代神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