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针锋相对
朱尔典还没来得及找中国人的麻烦,中英两国的商人已经开始互掐起来了。
滦州因为附近有开平和开滦两个大矿,自发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交易场所。虽然占地不广,却是热闹非凡,东西两头各是开平和开滦的销售处,中间夹杂着其他商家。有撮合交易的买办,有提供银钱方便的票号,有让南北客商歇脚的旅社,有招募矿工的工头,还有干脆就是酒家、『妓』院、赌场、烟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平日里大家都靠两大矿的买卖生活着,谁都是相安无事的局面。但不知不觉当中,事情正在起变化!
每天清晨开门时,两开销售部照例要将煤炭、焦炭的供货价格清清楚楚写在黑板上挂出去,以便广而告之,但这只是指导价,真实的成交价总要略低一些,这差额部分就构成了折让、优惠或者回佣――不然那些煤炭商行靠什么生存?
众多煤炭商行的存在是煤炭销售得以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润滑剂。除非是特别大的户主,否则两矿并不负责运输事宜,有了商行的协助,无论是车皮还是货舱安排都相对容易。其次,两矿提货限得很紧,一旦开完票,一个月内必须清场,否则就要加收滞留金――煤场的地盘总是有限,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煤采出来,都堆着不清,非壅塞了不可,有了商行的吐纳,这个周转便显得秩序井然。最后,小批量煤炭销售两矿是懒得搭理的,这不是嫌贫爱富――人家本来批发为主,你非要到批发行那去折腾零售,只能自讨没趣,但商行以零售为主,极大地方便了中小主顾。
商行或是直接盘下一部分货物零售,或是撮合量大的生意。不要小看这每吨几钱、几分的差额,聚拢起来架不住量大,几千吨煤的买卖就能扣出一户小康人家一年的生活费来。
昌达隆的李老板便是这一行的好把式,自开平形成气候后,他就经手了这行买卖,生意从小到大,销量从少到多,慢慢发达起来,即便最难熬的庚子年也让他顶过来了。随着滦矿创办,生意亦愈发惊人,除了新年那一个月,其余每月销量都可以突破万吨,最旺之时接近2万吨,差不多等于两矿总销量的十五分之一,稳居各家商行之首。
除了商行,李老板在这一带还有旅社、酒馆、澡堂、赌场等各项买卖,或是独资,或是参股,反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可不是产业多元化的先驱,而是为了全力照顾煤炭经营的主业――外面不知深浅的主顾一来当地,如果住旅店的伙计也推崇昌达隆,酒店的酒保也推崇昌达隆,乃至赌场、烟馆等地都推崇昌达隆,这主顾能不上心么?这样的宣传效果远比在商行门口贴一块“销量最大”的金字招牌要管用。
更何况在那样漫不经心的环境下更容易『摸』透大主顾的心态。老资格的掮客都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