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看云起时(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无数儒士所唾弃的唯利是图之地。

    庄李二人埋头穿过集市,来到皇城护城河金水桥旁,桥头站着八名威风凛凛的羽林军,一直然后桥上两行羽林军一直延续到东角门门口。看到皇城庄若蝶的心踏实了不少,挺起胸膛朝着金水桥走过去。

    桥头的羽林军大手一伸拦住两人:“站住,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庄若蝶点点头:“当然知道,这里是皇城东角门。”

    羽林军见这个小姑娘不但不怕,而且说话还理直气壮,语气立刻变软了一些:“这里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来地,你们没什么事就不要到这里晃『荡』了。”

    庄若蝶并不说话,只是抬手指了指城门旁的一面大鼓。羽林军终于知道她想干吗了,『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神『色』看着她,然后又看了看大鼓,嘴里吃惊道:“难道,你一个小小的女孩竟然想击鼓鸣冤?”

    东角门外的大鼓历史悠久。据说是从开国高皇帝那里留下的传统,朱元璋因为怕下面百姓告状无门,所以特地在东角门外放置一面大鼓,供百姓击鼓告状,告的就是所谓地御状。只是这面大鼓在设置之初就不过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过是为了代表皇上关心民间疾苦,为民伸冤地高大公正形像而已。而且为了限制那些诬告地人,规定击鼓告状的无论是不是确有冤情都要先打四十大板。然后再问案情。所以大明立国七十余年,在此击鼓告状地只有区区一百二十四人,平均每年不到两人。

    让羽林军惊讶的是眼前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还有那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怎么看都不像能禁受得住那四十大板地样子,他好心劝道:“我说小姑娘,在此击鼓鸣冤,无论是否有冤都要先打四十大板,你这个样子如何能受得了。我看你们不如去法司告状。那里才是正牌审案的衙门。”

    庄若蝶倔强地摇摇头,不再管那羽林军,抬脚走上金水桥。她的眼睛死死盯着大鼓,对身旁的一切都不在意。

    羽林军被庄若蝶一脸决然的神情惊住了,连忙在前引路。既然人家不怕被打,谁也无法阻拦她去击鼓。

    庄若蝶快步走过金水桥,来到大鼓面前,只见经久矗立的大鼓牛皮鼓面已经有些发白。旁边挂着两柄铜柄红头的鼓槌。庄若蝶不管四周羽林军和内侍们惊讶的神情,双手取过鼓槌,脸『色』镇静地看了看大鼓,然后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突然庄若蝶双目睁开,使出浑身地力气挥动鼓槌朝鼓面敲去。

    “嗵、嗵、嗵……”一声一声沉重的鼓音如同穿越千年的霹雳,回『荡』在东角门前。庄若蝶咬着牙双手挥动鼓槌,面『色』渐渐由白转红。胸中气血翻滚。黄家的欺凌,浙江百姓的苦难,公子地被冤下狱,在这一刻激『荡』在庄若蝶的心头,她使劲平生力气朝青天呐喊:“冤啊……”两滴泪水伴随着这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飘散在空中。

    清风徐来,艳阳高照,雨后初晴的天空是那样美丽。几只不知名地白『色』的水鸟,从静谧的湖水中扑扇着飞起。冲向被雨水洗刷干净的蓝天。留下圈圈涟漪四下『荡』漾开去;远处水天之间,点点白帆若隐若现。装载着渔民早出晚归的希望;微风泛起湖水,『荡』来一圈一圈的波浪,扑打在码头之上传出沙沙的声响。

    行走天地间,生机盎然。只是眼前景物实在无法让李琙兴奋起来,每一步都仿佛走向刑场一般。李琙是个宿命论者,皇帝的圣旨、宰相地钧令,在他看来是如此强大的法宝,但都无法力挽狂澜,让他觉得今天始终不是他的日子,自己布置的伏笔虽然生效,仍然无法拯救自己,那种无力感让他身心疲惫。是自己太小瞧黄淮了吗?不是啊!只能说运气不好。

    李琙叹了口气回头看了看走在自己身后的兄弟们。

    费不疑肥胖的脸上一直渗着汗珠,眼睛盯着地面,滴溜溜打转,好像还在想着脱身的办法。

    陈情的眼睛仿佛一直没有从自己身上离开过,李琙又和她四目相投,陈情脸上一阵绯红,连忙避开他地目光,漂到了别处。

    萧东一脸笑意,挺着胸膛,两人眼光接触,他对李琙点点头,仿佛真地视死如归。

    二狗骂骂咧咧,一脸满不在乎,不时朝身边的捕快横上两眼。

    小赵步履沉稳,眼睛东张西望,不知道心里想着什么,难道他想逃跑?

    陈刚神情黯淡,面如死灰,一步一挨地跟在后面,毕竟年纪还小。

    王小石走在最后,眼睛漠然地平视前方,满脸不服气地神『色』。

    李琙惨淡地笑了笑,心里一阵凄苦,将帅无能,累及三军!都是自己上去跟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