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回报上存在的差距,职工的企业主人地位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美国著名律师路易斯.凯尔索认为,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任何人不仅应通过劳动获取收入,而且还必须通过资本来获取收入。因此,需要一种既能鼓励公平又能促进增长的制度。这种制度必须提供一种使每个人都能同时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结构,从而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责任感。50年代中期,凯尔索将自己的理论和设想付诸实践,进行了职工持股改造公司股权结构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得到美国工商业界的广泛认同,据统计,美国有数万家企业实行职工持股计划,涉及劳工总数10%以上。从宏观上看,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是在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协调劳资关系、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
从70年代中期起,职工持股就在西方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政府』和国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制定了专门法律,有25个州给予了立法支持。日本在6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职工持股制度,到1990年,在其全部2719家上市公司中占93.5%的实行了职工持股。之后在欧、亚、非又有50多个国家纷纷仿效,虽然动因和目的不尽相同,但职工持股成了国际化趋势,并成为他们应对经济衰退的一种手段。据美国调查,推行职工持股会制度同时职工参与决策管理的公司,一般比没有实行职工持股会制度的公司利润增长率高出811个百分点;职工分享所有权的公司比职工不持股的公司倒闭率低10%。这种职工持股同时参与决策管理的做法与我们的职工持股会是相类似的。在我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中发展职工持股会,应该说会比西方国家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已被我省职工持股会特别是职工持股会的发展事实所初步证明。
然后我要说的是,我们要在改革、改制中积极、稳妥地建立、推进职工持股制度。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理论界都十分重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问题,特别是针对结合的具体载体,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回顾建国之始,广大职工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其重要原因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工人群众包括知识分子通过切身体会,感受到自己已成为新华夏的主人和企业的主人,从而以当家作主的姿态从事工作和生产。这时候,工人阶级的国家主人翁地位与在企事业单位主人翁地位是统一的。但很可惜的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总结经验,探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有效实现途径。同时也戴上有『色』眼镜,批判和拒绝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办法,滞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开,从某种角度上讲,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变成了‘主人空’。就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言,如果因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而使广大职工转变成仅仅出卖劳动力的雇员,显然是行不通的。
近几年在企业改制中,原企业行政和职工持股组织共同发起组建公司,这不仅符合《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额的限制,而且公司吸收职工参股后,形成多元产权结构,改变了单一投资主体,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筹集了大量的企业发展资金。同时,企业从内部管理和发展出发,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职工股东群体。形成有一定份额的内部职工股,加强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产权纽带,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劳动责任心,提高了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关切度。
另外,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在调查中发现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第一,职工股本与企业其它股本比例的问题。
职工股本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不能过低,大型企业最低应在10%以上,中小企业应在30%以上。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内部职工持股,以及其它股本的介入,改变原来单一的国有、集体资产结构,达到产权的多元化,除有特别规定,内部职工股本金和其它股本金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多占比例甚至达到控股。我们发现,在一些企业,国有股份设置过大,而职工股仅占百分之几或者是零点几。股权份额的不平等,企业经营机制难以有新的突破,所谓改制只是徒具形式。二是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向市场化规范转变。各投资方通过公司制企业,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行使;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实现财产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的相互制约。而如果职工股本金过少,就难以派出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参加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缺少职工代表的参与和职工股权的介入,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内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也很难真正形成。三是由于产权的明晰和权责的落实,限制了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促进『政府』原来直接管理企业运作方式的改变,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第二,职工股本构成的几个主要来源。
1、职工货币资本投入。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偏紧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家财政情况严峻,企业资金短缺,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我国的职工持股,只能主要地靠职工自身货币投入。以往企业对职工的集资、风险抵押金、合股基金以及股份合作制股金等,包括新一轮改制时,职工置换身份的经济补偿金,在企业和职工双方同意的情况下,都可以转化为公司职工股本金。
从今后的发展看,可以参照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一是设立若干基金,用于职工持股,如美国公司里的职工持股计划信托基金会,国家给予政策优惠;二是通过银行信贷资金,以低利息向职工持股贷款,支持职工持股;三是在税收政策上倾斜,利用减免税的办法,鼓励职工持股。如可以允许在三年左右时间内,减收、免收个人所的税,也避免了目前企业(职工)双重纳税的情况。
2、企业历年工资结余派发。一般地说,企业里都结存有因种种原由未处理完的工资结余。这部分结余应利用改制之机,合理合法地分配给职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配股奖励。根据职工的货币出资,按比例派发。但由于工资结余的归属权不光属于在职人员,离退休职工也应有份。如果离退休职工不持股,而企业只对在职人员出资配股,实际上占有了离退休职工的利益。因此,只能讲拿出历年部分工资结余,对职工出资购股进行奖励。二是这种配股,可以按岗位重要『性』、出资额比例派发,但职工之间差距不能过大,也可以采用平均配给方式,以免造成职工之间利益不合理占有。三是这种配股,可以配所有权,也可以配分红权。对职工享有分红权的股份,可以通过年度利润分配,逐步转换为所有权。也可以按职工的贡献确定转换比例,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3、集体资产配发。根据《企业法》、《华夏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规的规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改制中,可以将这部分资产配发给职工,具体办法可参照上条执行。在实际『操』作中,鉴于主管部门与企业对其中部分资产的来源与形成,认识上存在分歧,包括对其归属权的不同理解,目前也可以将其中一部分暂定为企业集体资产,定『性』为职工集体股(因企业不能自己持有自己的资产,上级主管部门也不能收入囊中),以后采取不同办法,逐步过渡给职工。
4、工会实业盈余。近十多年来,各地基层工会创办了不少服务职工、服务社会的经济实体,其中不少已有一定积累。在现代制度企业里,股东权益的分割、回报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工会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通过经常『性』地向党委、行政汇报、协商,去争取职工的福利。特别是逢年过节,工会以往习惯『性』地为职工福利方面办一些实事,但在股份制企业里,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侵占了其他股东的利益。规范的办法是,工会以自有资产(通过职工持股会)购股、入股,再用持有的股份分红部分,为职工多办实事、好事。
第三,注意期股制和职工持股的兼容与促进。
职工持股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内部职工,期股制的对象主要是包括经营者在内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开发、营销、技术骨干。实行期股制后,目的是对上述对象进一步激励和约束。
期股制的核心是期权(eso),是一种风险和利益一体的分配制度。采用股票期权的做法最早起源于美国,从80年代以后,大多数的美国公司都实行了这种制度。全球排名500强的大工业企业里,至少有89%的企业对经营者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期权制以企业股票升值所产生的差价,作为对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一种补偿。这种补偿的底线和幅度,又与经营者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紧密地挂钩。企业期股制和目前许多地方推行的企业家(经营者)年薪制是兼容的,可以这样理解:两者都是分配制度改革的新形式,相辅相成,年薪制是从总体上规范,期股制是从股权上落实。
四、注意研究工会、职代会与职工持股会的关系,不断规范职工持股会的运作。
工会既要维护企业和投资方的合法权益,更要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职工的劳动权力和资本收益,同时要注意因资本分配增加而减少劳动分配的问题,兼顾好各有关方的利益关系。因此,工会要加强使命感和责任心,以积极而慎重的态度,把规范、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