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逆鳞(上)
刘蒙对三年前在星城金『色』年华发生的事情可谓刻骨铭心,用他自己话说“老子长这么大,第一次被人羞辱成那样!”。
但父亲刘中时的态度却让他极想报复的他一下子凉了半截腰。刘中时当时说:“你知道萧老在党内的威望是什么样的吗?六十年前的运动时代,你老爸我还没出生,他就是权谋局委员,你老爸我出生那一年,他就是华共组织部长,他在党内的威望和人脉,现在只有郑老可以相比!”
刘蒙当时还不服气,道:“他都退下来这么久了,咱们又不是对付他,就是跟他孙子斗斗,也会有事吗?”
刘中时冷冷地道:“我只知道一点,如果惹怒萧老,只要他一句话,明天你老爸我,轻则变成一个黑暗堕落的贪官污吏,重则……哼哼,重则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逆反分子,一个打入运动集团内部的特务,全党、全民人人得而诛之,连你老爸平时的朋友,也必然欲先杀我而后快——你懂我的意思吗?”
目瞪口呆的刘蒙那时候才知道,外国常说华夏是“两峰权谋”,原来真有其事,萧老这个“隐峰”的力量,又岂是区区一个省长所能抗衡的?
刘蒙不清楚当年的情况不奇怪,他本就是个只知玩乐的公子哥,但刘中时是什么人?以寻常农家出身,身居省长高位的人,又岂是没有城府,不知水深水浅的人?
刘蒙眯着眼睛,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狠戾。他不知道,就在他现在心里正在打萧宸的主意的时候,潇南省『政府』的省长办公室里,他的父亲刘中时却正在考虑缓和跟萧宸的关系。
刘中时能在全面劣势之中扛住岳定渊支书的三板斧,没有让潇南本地派被粉碎,自然是极有城府、极有权谋头脑的人,他分析国内局势的能力,根本不是刘蒙这种纨绔所能理解的。
世界注目的华夏经济体制改革,从70年代末发端,到现在进行了差不多20年。在这20年中,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滚滚的权谋风雷。华夏改革年代的权谋斗争,波澜起伏,左冲右突,扑朔『迷』离,局外人难以探寻其究竟。其实在刘中时看来,只要抓住一条总的线索,就能把握其要领。
在先『主席』『毛』先生逝世后,华夏有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经济上贫困,权谋上专治。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权谋体制改革。
『毛』先生逝世后,有四股权谋力量企图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华夏未来的道路。
第一种选择是,权谋和经济都维持『毛』先生晚年的路线,即坚持无产阶级专治下继续运动和计划经济体制。
『毛』先生逝世之前,江夫人等人以『毛』先生的衣钵继承者自居。他们是“文化大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也是无产阶级专治下继续运动学说的积极支持者。粉碎“四人帮”,使得坚持“无产阶级专治下继续运动的理论”的权谋力量大为削弱。作为后来人,我们要肯定粉碎“四人邦”给华夏历史带来突破『性』的重大影响,但是,粉碎“四人帮”的人,并不一定都反对“无产阶级专治下继续运动的理论”,更不一定都反对计划经济体制。1977年2月,当时华『主席』提出“凡是『毛』先生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先生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5月,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把无产阶级专治下的继续运动进行到底――学习[『毛』先生选集]第五卷》(1977年5月1日《人民日报》)。这表明华『主席』坚持第一种选择。
显然,这种选择不能解决华夏当时亟待解决的贫困和专治的问题,因而违背了时代的需要。经过以郑南巡为代表的改革力量的不懈斗争,“两个凡是”受到批判,华『主席』被迫下台。一大批“凡是派”也作鸟兽散。坚持第一种选择的权谋力量已经失败。但是,他们还有一些支持者,他们的思想影响还存在,他们的影响附着在第二种选择之中,有时成为第二种选择的同盟军。
第二种选择是,权谋上坚持制度,坚持原来的意识形态,坚持华夏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治。经济上基本走五十年代的路。
持这种态度的人们的主张是,放弃『毛』先生晚年的路线,回到五十年代。他们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成功的,只是“大跃进”搞坏了,以后又接着“四清”、“文改”,使得计划经济没有搞好的机会。计划经济没有错,只是执行中没有搞好。当然,五十年代国有经济集中得太多,统得太死,没有划出一定的地盘让多种经营和小生产发展。所以,他们主张,在计划经济制度的前题下,允许搞一点市场调节,这就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萧飞正是这一主张的代表。改革初期出版的《萧飞文选》体现了这一思想。
第三种选择是,权谋上坚持制度,坚持原来的意识形态,坚持华夏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治。经济上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走市场取向的改革。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回到五十年代是不行的。他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在改革之初,还没有人敢提出放弃计划经济体制,也没有明确提出搞市场经济。只是强调发展商品经济,建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到80年代中期以后,才明确提出改革要以“市场取向”,到90年代初期才提出搞“市场经济”。
郑南巡是这种主张的代表。1979年11月,郑南巡在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问题。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但这个谈话一直到13年以后的1992年才公布。
第四种选择是,在经济上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搞市场经济;在权谋上放弃无产阶级专治,实现权谋民主化。这一派可以称它为自由民主派。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改革主张,也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华夏问题的思路。在改革初期,这种看法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在当时主流人物中,在体制内,没有人提出这种主张。但是,在民间,在知识分子中间,这种看法是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在国外,无论是在西方国家和转轨的苏联和东欧国家,这种看法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所以,第四种选择的思想,正是在改革年代一次又一次民主运动的思想源泉和群众基础。他们在支持第三种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