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没有分到蚕豆,分了5斤麦子,比别人家少分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他还心存余悸,不敢去队部里领回全家人度命的麦子。不久,县里根据上面的安排,从上到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共产风、反浮夸风、反强迫命令风、反生产瞎指挥风、反干部特殊化风的“反五风”斗争,张家偷集体蚕豆一事才没有再纠缠下去,而被时间谈忘。张家总算熬过了因此而引起的艰难日子。但小道然割野菜再也不去田埂塘边了,他专到荒野和坟冢地里去寻,在他那幼小的心田里却没一点害怕荒坟的意识。后墩台的腊娥放学回家路过这里时,还能经常见到有儿蹲在这荒坟堆里,她不敢进入那鬼魂出没的地方去接近他,而是把有儿叫到路边来,关切地对他说:“有儿,坟地里的野菜不能吃的,那是给鬼吃的。吃了午饭,你在家等我,我带你去学校那边的沙田边去割。”小道然因蚕豆事件,深深地印在了幼小的心田里,便侧着头说:“我不去,这里的野菜肥,我奶奶说好吃,我不怕鬼,我就在这里割。”腊梅见他这么干脆的说,并没有半点恐惧鬼的,其实自己还从没有见过鬼是什么可怕的模样,也就放心地和他回到坟地里,也蹲下来帮着他寻野菜。她觉得和他在一起好玩,竟忘了上学,还伴着他回家。张母见了小腊娥和孙子一起回家,总是高兴得不得了,可没有什么好吃的零食给她,便想起来了前天用实在不能穿的烂破布鞋等废品在货郎担上换的冰糖,藏在小罐里留给孙子吃的,便毫不吝啬的拿出来塞给腊娥吃。然而,腊梅却将冰糖又塞给他――她心中伯妈家那个好玩又乖的有儿,一甩辫子地离去,
地黄了,辣椒红了,瓜叶萎了。农家人忙碌着在自留地里翻耕,播种萝卜白菜,筹划自家的生计。这自留地里的活是不能占用生产队集体的劳动时间的,社员们必须做到月月三十工。这也是开学的日子,张凤国觉得有儿的上学就象地里的庄稼,耽误不得,耽误了就又是一年。他让儿子背上祖母用旧蓝粗布缝制的挎包,领着他到那小瓦房里,报名上学。这是他本家的叔辈办的私人学堂,私学先生是治字派号,叫张治民,他本来就是墩上的土秀才,解放后思想激进,报名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县里的粮贸科做个小秘书,去年秋被划成右派,回家改造,守土种田。他不甘就此完结个人的理想,想弄碗轻巧饭吃,便办起了学堂,边教小孩子们读书识字,边挤时间参加队里劳动,贴补家用。张凤国还将自己结婚时添置的床前柜和小秃凳一同搬来,在张治民的指点下,放在了课堂的前排。因为他的钱柜比人家的方桌矮,比人家的揪香桌矮。七八个大小孩子都装在一间课堂就读,正在唱读着“赵钱孙李”的百家姓。腊娥见了有儿便走过前来想和有儿说话,张先生“砰”地猛拍了下盖板,训斥说:“读你的书,下位干什么,这里没有有儿。”然后,又端正着脸对学生们说:“大家以后都要相互叫学名,不要叫小名。你们又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叫张道然,这是我们大队有文化的老先生给取的,一定要记住,叫他张道然。在学堂里我再听谁叫谁的小名,我是要打他的手板的,要打5板,你们记住了吧!”学生们齐声答:“我们记住了吧!”一个吧字弄得张先生啼笑皆非,真乃所谓板子底下出秀才!他见道然没有开口,便问:“你记住了吗?”道然等待了一会,便大声地回答:“记住了!”然后,他又对学生说:“要象张道然同学这样就好,学生就是要开口读书,不能作哑巴!”张凤国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见是时候了,就招他到屋外,屋内又响起了朗朗的唱读声。他将两张新板的人民币递给他,抱歉地说:“道然托付您了。我再慢慢来感谢!”他接过一块钱,很严肃地指出:“你以后在家里不准有儿有儿的,他现在是学生了。我刚才听你来时就叫的有儿,就很不中听,以后要改口。”他连连点头答应说:“是,是,民叔,您说得对。”他最后望了一眼儿子的背影,放心的离去。
秋去冬来,天气变得灰冷。学堂的干柴帘子已无法挡住扎在学童脸上那冷颤的寒风。张道然穿上棉袄也能写出象样的毛笔字了。张母和张凤国看着道然学习专心,打心眼里高兴。腊娥和他放学结伴回家,路过他家时,总要逗留一会,张母让道然背诵读过的书,他便一口气地背出了“赵钱孙李”百家姓。腊娥在一旁也趁能地说:“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从前‘赵钱生先生’的故事,真好笑。董奶奶,我可以不要影本写字了。”道然也不示弱地说:“我也不要影本了。”张母说:“好,你们都是好学生。”腊娥姓冉,她比道然提前上半年学,连百家姓还是背得结结巴巴的,可说起话来伶牙利齿的,她觉得道然比自己学得好,便自然而然的把他当成了读书的依靠。上学路过他家门口总要约在一起走,放学等在一起回,结伴到他家门口。张道然就觉得腊娥大姐同学对他好,关爱他怜惜他,自己也有伴有说话的。随着私立学校的取消,张道然的伴学中少了冉腊娥。公立的民办学校不是简单地写毛笔字和读百家姓,三字经了,要进行讲释字义和写作文,还有加减乘除的算术课。冉腊娥跟不上班,便辍学在家照看弟妹。张道然聪颖好学,成绩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