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多钱财,现在要离我而去,他非常不甘心…起瞋心。因为瞋心的妄想力量的加持,他死后马上变成一条大蟒蛇…(马上哦!几乎是没有投胎,直接转成大蟒蛇);这条大蟒蛇就盘绕到仓库珍宝的地方…在那个地方围绕。他的家族不敢住,都离开了,乃至于过路人,一靠近这个仓库,它就用毒气去喷他,受到它毒气喷的,不是死亡就是重伤。

    经典上说毒蛇有三种:最下品的毒蛇──是用咬的,它的毒液在牙齿里面;中品的毒蛇──喷毒液,牠不用咬你,它远远的喷毒液,你身体沾到毒液你就死亡;最上品的毒蛇──喷毒气。贤面长者就是变成这个喷毒气的,所以这时候没有人敢靠近牠了,但是有些外地人不知道,从那边走过去,就被它伤害了。

    当时国王就很担心,报告佛陀,请佛陀去调伏这个毒蛇,佛陀就带着钵,走到长者的仓库前,这条毒蛇看到佛陀走过来,它就喷毒气警告他,但是佛陀还照样走过来,它非常生气!这时候佛陀把手掌举出来,放五种光明入慈心三昧。这条毒蛇受到光明的照耀,它的身心清凉柔软,瞋心就化解掉了。佛陀就对它说:长者!你有没有想一想,你前生就是因为瞋心,变成这个相貌,这么的丑陋,你要继续的这样颠倒下去、你再继续害人,你来生到地狱去,你知道吗?那有多可怕呢!长者也是有善根,他生长佛世,听了之后很惭愧…一个人开始回光返照,就有希望,他就向佛陀忏悔、皈依三宝。佛陀说:好,你既然皈依三宝,那你就爬到我钵里面来吧,蟒蛇就跑到佛的钵里,佛陀就把这个钵盖住…带它回精舍。

    当然,这件事情就轰动整个王舍城,很多人想要来看这条蛇,到底长什么样子?佛陀带回精舍的时候,外面很多人围观、看热闹的;这条蛇听到外面很多人要看牠,它很惭愧,就闭气不呼吸,死掉了。因为它临终之前,有惭愧心又皈依三宝,它依止那一念的善念,生到忉利天去了。一个天人,他刚投生天人的时候,他会知道他的来处——善知来处啊,他知道因为皈依三宝的关系、因为佛陀说法的关系,所以他生感恩心,夜晚的时候,来到佛陀的面前,围绕三匝、礼拜佛陀;这个时候佛陀为他讲《四谛法门》,这个天人当下即证得初果。

    我们看这位贤面长者──他从一念的瞋心,坚固的妄想,变现成一条毒蛇的色法;也因为皈依三宝的心,变成一个人天的色法,最后证得初果。所以这个色身,就是我们的妄想创造出来的。

    我们一个人,好好看你内心的妄想,会知道两件事情:

    第一个:你会知道你前生大部分打什么妄想,因为你前生的妄想,才创造现在的你。

    第二个:你会知道你来生会什么样?比方说…你面对财物的所缘境,你打什么妄想?你会选择跟大家分享?还是选择自己完全占有?如果你选择跟大家分享,你来生是有福报的,你念念之间,都是在栽培你来生的财富。所以财富从什么地方来?坚固妄想,就是从布施的妄想创造出来的;比方说,你遇到烦恼活动的时候,你选择克制?还是选择放纵?你选择克制持戒你来生是尊贵;比方说有人刺激你的时候,你会选择宽恕?还是选择瞋恨对立?你选择宽恕你来生就长得庄严。

    有人说:一个人到四十岁,大概你的想法固定了,所以你将往哪里而去?其实就你看你日常生活当中遇境逢缘你习惯性打什么妄想,你来生的蓝图、那个色法大概可以画出来了;除非你改变,你真实的觉悟、真实的改变,否则你大概就往那个方向去。你将往哪里而去?一个人四十岁大概是大势已定,差不多了!你看你打什么妄想,你大概就知道——你来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色身、什么样的物质世界,是安乐的、庄严的?还是丑陋的?还是痛苦的?大概可以看得出来。

    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就是说明:既然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么这个色法从什么地方来呢?是坚固妄想变现出来的!

    己二、明受阴相

    受阴:前面的色阴是物质,以下的受想行识都是心法。受是我们心中的领纳跟一种感受。我们的感受从什么地方来?看经文:

    转想成受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

    结示立名

    【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即此所说,正如前面佛陀所举的例子,临高想心,观想自己面临高山,我们的足心就会生一种真实酸涩的感受。由因受生,能动色体,也由于这样心中的感受,牵动了我们色身种种的受用,所以我们现前的顺益违损,面对顺益的境界,产生增上快乐的感受;面对违逆的境界,产生折损痛苦的感受;这两种感受,在我们的心中,互相的奔驰、交互作用,这就是我们说的,虚明第二妄想。

    感受为什么是虚明呢?

    因为色法的存在是比较长久的,比方你买一栋房子,你今天住这个房子,你明天还住这个房子,它色法的存在性是长久的,它是一种习惯性的、长久性的妄想变现出来!但是感受是暂时的,为什么呢?因为感受有两个特色:虚──它虚妄不实;但是它又明──它又清楚分明,像真的一样。比方我们有些人喜欢吃榴莲,他的心跟榴莲接触的时候,感觉这个榴莲真好,颜色也特别美妙、滋味也特别美妙。但是等他吃久了以后,榴莲吃多了,他就厌倦了,它又变成不好。所以感受是怎么样呢?变化的。虚就是虚妄变化的,它不像前面的色身,坚固妄想是持久性的;感受的妄想是变化的,但它虽然变化,又感觉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清楚,叫做虚明妄想──是又虚、又明的妄想创造出来的。

    己三、明想阴相

    身念相应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

    结示立名

    【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由汝念虑──由于我们心中的念虑,(就是:心中的思虑),才趋动我们的色身来造业。这个业──身口二业是由心的思想推动的;比方说你去佛堂拜佛,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你心中一定有出现一个想象──欸…佛的功德庄严,我要去礼拜他、我可以忏悔业障、可以积集资粮,你一定有这样的一个想象,才会推动你去佛堂拜佛。那你为什么想听经呢?你一定有所想象,欸…听闻佛法来开启我心中的光明智慧;所以我们每一个行为,都是由念虑来推动我们的色身。

    但身非念伦,但是色身是一个物质,想象是一个心法;一个是物质,一个是心法,两者怎么融通呢?

    汝身何因随念所使?我们的色身,又怎么能够随心中的想象来驱动呢?色身是没有明了性的,想象是一个有明了性的心法,因为,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我们的心先取着一个相状,你要拜佛的人,一定取着一个佛的功德相;你要听经的人,一定取着一个法的功德相,对这个相——产生爱取,就使令我们内心去相应、来推动我们的身口。

    这种情况包括──寤即想心,寐为诸梦,白天的造作是由觉醒的心、想象来推动;做梦的时候,为什么梦中你也有一些造作呢?梦呢!是由梦中的想象去推动。你白天在做事的时候,晚上也在做事,各有想象!则汝想念摇动妄情──我们一天当中,由于心中的想象,推动我们身口二业,去做种种妄情的行为,这叫做融通妄想。什么叫通呢?因为它通内、通外。

    想象──融通妄想力量最大;在五阴的妄想当中,最有主导性的就是想阴。

    其实:色阴跟受阴主要是在承受果报,受报完,就算了;但是想阴通内通外、通因通果;它既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它也是一个因地──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你来生的结果,完全是你心中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我们为什么要听经,诸位知道吗?就是学习佛陀是怎么想像的。

    你看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陀遇境逢缘,他为什么会选择布施的想象、持戒的想像、忍辱的想象?我们现在学佛,就是学佛的思考模式,把凡夫的想象转成佛的想象,你就成功了,这个种性就成功了。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法国百货公司的店员,有一天,他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被裁员,没有工作了…整天喝酒,所以他太太离开了,家庭破碎了…非常沮丧,他就想自杀;他就一方面喝酒、一方面开车,开到河边,就往河里走过去,走到一半他突然想到:欸…不对!我有个好朋友很关心我,我临死之前应该跟他道别一下,就拿起手机跟朋友道别说:我想要自杀,向你最后道别…他朋友说:哎呀,你不要急着死,我知道有一个人会算命,你好歹给他算命看看,可能有希望也不一定。他在朋友劝说之下:要死之前算个命吧,就跟他朋友去算命了。结果那个人算命──用水晶球一看哎呦…你前生是拿破仑啊!

    算命先生说:你是拿破仑转世的。他一听哎呦…我是拿破仑…他本来对拿破仑也不了解…不要急着死吧,看看拿破仑是怎么样;去图书馆研究拿破仑整个生平…,拿破仑做什么事,都是主动积极…他每天看拿破仑的传记,他的心——不思议心、不思议变,他本来是非常消极、非常懈怠放逸的人;他慢慢就觉得我是拿破仑,我应该传承我前生的想象才对!他变成主动积极,后来他就去找工作,不断的找,终于找到工作了,他在整个店员当中不断的努力,后来他变成法国百货公司的巨子,经营了很多、很多的连锁店。

    事后商业周刊在访问他的时候说:你真的是拿破仑转世吗?他说:我不知道,应该不是吧!但是他当时的想像,对我很有加持力。就这样……

    我们可能会有一个不是很圆满的现在,但是你一定要好好培养你的想像,否则你的未来也完了。

    我们今生可能是来酬偿业力,我们是来还债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过了就算了,但是面对环境的时候,你用什么思考模式,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菩萨道的道人,他要有两种想象,你来生就非常的安乐圆满:

    第一、你要有来世的想像:你会觉得今生比较重要?还是来生比较重要?在你的思考模式…来生比较重要,那你这个人有功德。一个太重视今生的人,要远离过失就很困难,你很难为了来生去做一些牺牲。你要经常有一个创造来生的想象──你要经常告诉你自己:你是为了来生而活的!你就成功了。

    第二、你要有众生的想像:当我们的利益跟无量众生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你会做什么选择?你会选择利己?还是利人?(大众答:利人。)对!前一段,是牵涉到功德跟过失,这个是牵涉到功德大小的问题。

    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如果你今生的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