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一章 翰林院大学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跟《四书五经》并列,从小抓起,从根上做改变,大明的风气才会真正变好。”

    朱元璋冷笑一声。

    他可不信夏之白这套说辞。

    说什么帮自己宣传《大诰》,分明就是想扩大天下的受教育面。

    不过。

    这倒也未尝不可。

    只是扩大天下的受教育面是一柄双刃剑。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知道,读书人多了,就很容易出问题,而将知识的门槛进一步拉低,的确能打击到地方的士绅,但同时也会给大明带来新的问题。

    朱元璋摸着胡须,冷冷的沉思着。

    最终。

    朱元璋还是点头了。

    相较于对付一些新兴的知识分子。

    将旧有的士人阶级铲除,才是大明的当务之急。

    不然士绅始终趴在地方,啃噬着大明的税基,早晚有一日,会把大明的税基啃噬干净,而且他对夏之白说的‘士绅一体纳粮’有极高的兴趣,甚至让他一度有直接颁布政令的冲动。

    只是后面还是按捺住了。

    大明才爆发一场‘郭桓案’,天下的动荡气息方歇,又来一场,只怕堪堪稳定下来的天下局势,会再度动荡起来,到时天下士人联手弹劾,他也会变得很被动。

    让夏之白主导最好不过。

    朱元璋道:“咱过去没有赐你官职。”

    “咱这次就赐你一个。”

    “翰林院大学士,官正五品,兼文渊阁詹事。”

    朱元璋这次的确很大方,洪武朝是没有设立‘大学士’的,这算是为夏之白开了先例,不过夏之白知晓,这是为方便自己在翰林院中行事,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文渊阁詹事。

    文渊阁可不是小机构。

    这个机构是能参与国家机密讨论的。

    已算半步踏入到了政治中心。

    夏之白也有些惊讶,没想到朱元璋这次会这么豪爽。

    但也隐隐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是想让自己去试探底下百官的反应,若是百官反应不大,恐会在后续雷霆推行‘乡绅一体纳粮’,若是下面百官群情激奋,自己保不齐就会落得‘吴庸’一个下场。

    不过夏之白并不在意。

    历朝历代改革,无一不是如此。

    他自不会让自己轻易步历史的后程,其他朝代的改革,都是以眇眇之身,去撼天动地,也基本落得个人死政息的下场,但他还是不一样,因为他很年轻,他能培养一大批既得利益者。

    这些人最终都会站在自己这边。

    他只算是个引路人。

    夏之白道:“多谢陛下。”

    朱元璋道:“下去后,写份详细的奏疏上来,咱要看看你究竟要如何做。”

    夏之白笑着点点头。

    他朝朱元璋拱手,主动告辞离开了。

    他此行的目的已达到。

    朱元璋最终还是被说动了,当然,与其说是被说动,不若是被‘商税’跟‘削藩’吸引了,大明财政严重不足,哪怕是朱元璋也暗暗头疼,而他主动献上收‘商税’的办法,也算是投其所好。

    至于削藩。

    这更是朱元璋注重的。

    朱元璋将弥合南北视为毕生功绩。

    但江南地区,明显不买账,无论是科举,还是朝廷的官员,都充斥着傲慢跟轻视,也全都以南方为重,这也无可厚非,大明的政权根基就是南方,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以南方为基础。

    特别是大明的官员,大多出身江南,江南又是大明的经济基地,满朝文武更关注所处南地之地方利益,也是再正常不过。

    只是对于最高统治者而言,却不能过于偏重,当立足整个王朝政治。

    朱元璋给夏之白翰林院大学士的头衔。

    更多的是想帮助夏之白简化文字,借此提高北方的经学基础。

    只要识字人数够多,未必不能出几个人才。

    借此达到平衡朝堂的目的。

    不过在夏之白看来,朱元璋最终被说动,更关键的还是朱元璋意识到了一件事,他是大明的开国帝王,若是有些事,他不去做,大明后世的帝王,基本都做不到了。

    他要为朱标及大明的后面帝王扫清更多障碍。

    这是一场博弈。

    没有胜负。

    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