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当时,李琩并没有在安西北庭推广棉花种植,因为推棉花种植这种事,需要全国一盘棋,安西北庭的产粮并不高,如果他在安西北庭推广棉花种植,又不能从其他地方搞来粮食,那结果就是既不能向朝廷交差,又不能保证安西北庭百姓的温饱。
除了西域有棉花传入外,西南方向也有。
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地,是比较早的棉花种植地,到了大唐,棉花已经传入骠国。
李琩拿下南诏,骠国重新归附大唐,印度也就是天竺,和大唐建立邦交关系。
李琩打通了西北西南得通道,引进棉花种植不是问题。
当然,西北和西南的棉花,不是同一种品种,具体如何种,如何培育,他可以交给司农寺和皇家科学院的人一起研究。
于是,看到珍妮纺纱机成品的当天,李琩就把推进棉花种植的敕令,送到了司农寺和皇家科学院,并密令,阿绮丝和何锦,可以作为技术咨询人员。
李琩收到的第二个好消息,是孙待封搞出了可以出海的大船,并且给李琩推荐了两个人。
第一个叫杨良瑶。
杨良瑶的名字,李琩听过,但不怎么熟悉,他只知道杨良瑶是中国第一位见诸记载的航海下西洋的外交官,然后还是个宦官。
李琩之前在宦官队伍里找过杨良瑶,但是没找到,也就放弃了。
但是没想到,孙待封居然把他推荐了出来。
李琩亲自接见了杨良瑶,一看到杨良瑶的模样,李琩就知道自己为什么没在宦官队伍找到他。
因为,杨良瑶现在还不是宦官。
历史上,杨良瑶是在公元756年,唐肃宗年间,才入宫做的宦官。
但现在,李琩改变了历史,安史之乱提前爆发,李亨也没当上皇帝,因此杨良瑶没当上宦官,阴差阳错的先跟着孙待封平叛,再跟着孙待封搞船队。
孙待封推荐的第二个人,叫贾耽。
贾耽在历史上,是大唐中期有名的地理学家,一度做到了宰相。
在地理上的成就,贾耽完成了《海内华夷图》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大型地图,在制图技术上,创墨朱殊文制图法。
但依旧因为李琩改变了历史,贾耽前面一直没有得到进入仕途。
直到继德二年,公元755年,李琩开恩科,让天下通一艺者都来长安考试,贾耽才得以进入李琩的视野。
当时,河北只有三个人上榜,其中一个,就是贾耽。
孙待封知道李琩想出海,因此给李琩推荐这两个人。
现在船有了,人有了,只要再备一样东西,就可以筹备远洋航行。
这个东西是指南针。
大唐堪舆活动盛行,为了寻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指南铁鱼和蝌蚪形铁质指向器及水浮磁针应运而生。
到开元年间,堪舆家丘延瀚已经搞出了,后世堪舆家推崇为堪舆术三针中的正针。
指南针的雏形已现,只要略加改进,就可以使用。
于是李琩一边让人改进指南针,一边让人筹备出海事宜。
继德七年八月,推棉花种植和筹备出海的事,正在进行中,夏季的两税,也收了上来,朝廷国库充盈,刘晏等主动提出,请李琩巡视天下。
李琩在长安呆了近八年,一步远门没出过,因此得到大臣们同意,完全不拒绝,一口答应下来。
李琩带上后妃们、高仙芝、李嗣业等人一道出巡,把刘晏、封常清、张光晟留在长安,同时让李佑在长安协助理政。
李佑现在已经近十六岁。
第一站,李琩和杨玉环一起去了洛阳。
杨玉环投奔叔叔杨玄璬后,随杨玄璬在洛阳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杨玄璬调去剑南,他们在洛阳的房子也就卖出去了。
不过虽然房子卖了出去,杨玉环还是想去看看以前住的地方,李琩便和她换了便服,带着护卫一起前去。
杨玄璬出身弘农杨氏,但毕竟是远房,而且杨汪被李世民所杀后,他们这一房也逐渐失落。
因此,杨玉环之前在洛阳的住处,并不在洛阳城中间,而在城边上的集贤坊。
李琩和杨玉环来到集贤坊外,看到人来人往,不由都觉得有些好奇。
李琩拉住一个书生问道:“先生,这集贤坊并不是繁华中心,为何有这么多人?”
书生见李琩不知道缘由,颇为鄙夷,但见李琩穿着华贵,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