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的这番话,口气和缓,语态温平,和帘外丁谓的气势汹汹,形成了鲜明了对比。
而他的意思也表达的很清楚,叫他们过来‘只是问问’而已。
但是,在场的诸人,哪个不是摸爬滚打过来的人精。
虽然赵祯说着没有为寇准辩白的意思,可他查问当年之事的行动本身,其实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官家刚刚登基,又未及成年,正是习读圣人之理,研学治国之道之时,寇准一介悖逆之徒,区区司马而已。”
“官家因如此小事搁置学业,合召诸宰执觐见,实有不妥,此事若传扬出去,臣等或可遂官家心意,然台谏诸官,却未必如此,还请官家三思。”
和之前一直都是丁谓冲在最前面不同的是,这一次开口的,却是另一名宰相冯拯。
中书之中,丁谓的锋芒最盛。
相较之下,冯拯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并不与其争胜,可这并不代表冯拯的态度没有份量。
事实上,若没有冯拯的暗中支持,王曾也不敢屡屡和丁谓呛声。
因此,冯拯和丁谓这两位宰相,在中书当中的关系,向来十分微妙。
二人默契的并不直接发生冲突,但是,也保持着一定的对抗。
可偏偏就是这次,冯拯却没有太多的犹豫,直接就站到了丁谓的一边!
虽然和丁谓相比,冯拯的这番措辞稍显委婉,但是,却也仍可以说一句毫不客气。
珠帘之后,赵祯闻听此言,心中却不由叹了口气。
有脑中的记忆在,他很清楚,冯拯为什么是这样的态度……
别看这个老家伙现在处事低调,好似不争不抢的。
可实际上,他早年在仕途一道上,相当的急功近利。
这种性格让当时已成为参知政事的寇准十分不喜。
所以,冯拯有好几次升迁之时,都被寇准刻意压了下来,二人也因此结仇。
虽然在其他诸事上,冯拯和丁谓的政见屡有不合。
但是,在报复寇准这件事上,他们的态度却毋庸置疑的一致。
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刘娥,眼瞧着对方仍旧没有什么反应,赵祯方思索了片刻,开口道。
“任参政和王参政呢?也是这么觉得的吗?”
“回官家,寇准等人,如今不过是边州小官而已,制书既成,官家何必为如此小事费心,二位相公方才所言有理,官家初登大位,尚未成年,理应以受太后教导为重。”
任中正倒是和寇准没什么仇怨。
但是,他和丁谓素来一党,自然是不会有别的话说的,而事实上,赵祯也并没有将希望放在他的身上……
这番话说完之后,殿中沉默了片刻。
以至于,其他几人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看向了始终沉默的最后一人……参知政事王曾。
和在场的几个人都不同的是,王曾是如今中书当中唯一一个,和寇准还算是相善的人。
王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