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枪械的艰难发展历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错,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

    尝试小口径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美苏步枪又向小口径、高射速方向发展,分别出现了美国的m16 5.56毫米步枪、苏联的ak74 5.45毫米步枪。为了紧跟世界步枪发展形势,中国在多年的努力之后,也推出了自己的小口径,即5.8毫米口径,并于1987年定型了87式步枪。相比国外同类产品,87式步枪整体性能不佳,且因部队对步枪尚无急需,故该型枪未能装备部队,而是进行了继续改进,这就是随后推出的95式5.8毫米。

    中国95式自动步枪

    中国式5.8毫米步枪由于推出较晚,因而能吸收其他国家同类枪的优点。该型枪采取了新工艺和塑料构件,重量只有3.25千克,因采用无托结构,长度仅0.74米,可加挂能快速拆卸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并配有三倍的白光瞄准镜和激光瞄准镜,能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内目标精确瞄准。此外,该枪还配有多功能刺刀。在使用方面,凡是用过美制m16a2 5.56毫米步枪及苏联的ak74 5.45毫米步枪的人,在试用中国95式5.8毫米步枪后,普遍感觉此枪动力特性平稳,持枪、瞄准舒适,射击时后坐力和震动都很小,单发和点射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整体而言,95式步枪团轻便易携等特点大受欢迎,尤其是在乘车作战或特种作战方面更为出色。在中国派往阿富汗、伊拉克执行保护大使馆任务的武警所持装备中,95式步枪就是主要装备。然而,一些野战部队在试用过95式步枪后,却感到不大习惯且意见较多,比如射击时左手不能持弹匣而要把持前面的握把,臂短者会感到吃力,很难像过去使用步枪那样“端”着打,而要“抱” 着扫射;在射击中射手瞄准时其头部比以前使用步枪时要抬高一倍,卧姿射击时会增大暴露面积;无托结构又造成射手在瞄准时脸部距退壳口太近,连发过程中硝烟的刺鼻、熏眼和持续射击后护手握持的热度都比过去的步枪明显得多。因而许多陆战经验丰富者反映,95或步枪适合于那些短兵相接、狭路相逢时的端枪扫射,而在野战中利用掩蔽物或在战壕中交战时便相形见绌。

    (腾龙还认为,在紧张的战斗中,除了因抵制后坐力而曲臂,如果不是有很高战斗素质的人员,手臂亦将不自觉出现强力收缩,从而需要枪托来支撑完成射击动作是很普遍的需要。)

    95式步枪的另一个缺点在于结构复杂,造价较高。因5.8毫米子弹不同于北约和苏联的两种口径标准,为中国独有,在国际通用化方面不是很佳。在经过一番讨论后,中国国内相军工部门将95式步枪的枪管改为西方通用的5.56毫米,定名为97式步枪,并推向国际市场。对于新推出的97式步枪,虽然不少国家的客户称赞该枪比美俄同类产品有不少优点,但与美制m16az等产品相比却无价格优势,因而在销售业绩方面,还不及单价只有100多美元的56式冲锋枪。种种原因,使得中国国内军工部门从1997年以后又从95式步枪起步,努力研制一种适合野战部队普遍适用的主战步枪。经过六年的重新研制,2003年12月,中国新型5.8毫米自动步枪终于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