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枭首示众,警示三军。
之后,崔枢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上司任瑰。任瑰接到汇报,表面上佯装生气,斥责崔枢滥杀质子的行为:“吾所以使与质子俱者,欲招其父兄耳,何罪而杀之!”可是,私底下,任瑰却悄悄对副使柳浚说道:
吾固知崔枢能办此也。县人既杀质子,与贼深仇,吾何患乎! (《资治通鉴》)
不出任瑰所料,虞城守军一看,我们杀死了所有质子,算是和叛军结下了血海深仇。一旦叛军破城,全城军民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与其那样,不如背水一战。于是,虞城守军拼死血战,抵挡叛军,徐圆朗久攻不下,遇阻受挫,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从虞城悻悻撤军而走,放弃了攻城。
尽管在任瑰、崔枢等人的布局下,暂时保住了虞城,击退了徐圆朗的进攻。但是,河北的局势,仍然不容乐观。过了不久,深州的窦建德旧部崔元逊,设下伏兵,突然袭击,杀死了深州刺史裴晞,起兵响应刘黑闼。
此刻的李唐王朝,正在面临着多线应战的军事压力。武德四年(621年)九月,突厥入侵并州、原州,窦琮、尉迟敬德等将领,奉命北上抗击突厥;与此同时,赵郡王李孝恭、大将李靖率军南下,进攻萧铣政权。而河北、山东的军事叛乱,对于南、北用兵的唐王朝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针对河北、山东此起彼伏的战乱,唐高祖李渊决定派遣淮安王李神通,领兵出战,平定叛乱。这是因为,李神通曾经在河北与窦建德交过手,具备实战经验。关于淮安王李神通,前文提过,此人是唐军中著名的“常败将军”,窦建德攻陷黎阳时,被夏军俘虏。唐高祖派李神通前往河北平叛,也是病急乱投医。
淮安王李神通领命之后,率领关中三千精兵,绕道幽州,进军至冀州,与罗艺所部会合。随后,李神通又在河北地区的邢、洺、相、魏、恒、赵六州之地,征兵五万,与刘黑闼叛军对峙于饶阳城南,双方展开一场大战。
从兵力数量来看,唐军占据优势,总共有五万之众。因此,李神通下令,大军布阵十余里。而刘黑闼一方,兵力单薄,只能依靠身后的一条大堤,列阵扎营。两军剑拔弩张,战场上硝烟弥漫。
决战的当天,正值大风雪天气。起初,风向有利于唐军。故而,李神通指挥唐军,顺着风势,向刘黑闼部发起进攻。刚开始,进展相当顺利。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没过一会儿,风向突变,反朝唐军一方刮去。
顿时,唐军将士被大风搞得猝不及防,阵脚大乱。趁着这个机会,刘黑闼顺势反击,李神通大败,唐军兵马、军资,折损三分之二,差不多也死伤了万余人左右,功亏一篑,遭遇了惨败:
淮安王神通将关内兵至冀州,与李艺兵合。又发邢、洺、相、魏、恒、赵等州兵合五万馀人,与刘黑闼战于饶阳城南,布阵十馀里;黑闼众少,依堤单行而陈以当之。会风雪,神通乘风击之,既而风返,神通大败,士马军资失亡三分之二。 (《资治通鉴》)
李神通兵败之时,罗艺部位于阵形以西,准备攻击叛军侧翼高雅贤部,有所斩获,追奔数里。但是,当听闻唐军主力战败的消息后,罗艺只好率军撤出战场,退保藁城。在这里,刘黑闼突然进攻,罗艺大败,麾下大将薛万均、薛万彻被俘。为了表示羞辱,刘黑闼下令,截掉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的头发。不久,薛氏兄弟逃了回来,罗艺兵败撤回幽州。
饶阳之战,刘黑闼大败李神通、罗艺所率的唐军主力,兵势大振。自此一战后,唐朝与刘黑闼的攻守情况,发生了逆转。李唐从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刘黑闼则对河北发起了全面进攻。
经过饶阳一战,刘黑闼击败河北唐军主力,不可一世。反观唐朝,主力遭遇重创,士气低落。因此,刘黑闼决定,趁着唐军新败,再度发起攻势。此后的几个月,刘黑闼率领叛军,攻略河北诸州,开始了全面进攻。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初六,刘黑闼率军,从饶阳一路向北进军,攻占瀛州,杀死瀛州刺史卢士睿。瀛州是河北的人口大州,刘黑闼占领瀛州,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军队。后来,在和李世民对战的过程中,瀛州成为了刘黑闼重要的大后方。不久,观州人士抓刺史雷德备,归降刘黑闼,观州不战而降。
攻下瀛州、观州,并没有满足刘黑闼的狼吞虎噬。很快,刘黑闼的目光,瞄向了河北重镇——定州。定州是河北的军事重镇,当初,刘黑闼起兵叛乱,唐高祖李渊为了镇压叛军,在魏、冀、定、沧四州地区,设置总管府。唐将李玄通出任定州总管,负责镇守定州,抵御叛军。
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十九日,定州城破,守将李玄通经过殊死抵抗,最终兵败被俘。李玄通被俘后,坚决不降。刘黑闼非常爱重李玄通的才能,欲拜他为大将,让他投降自己。可是,李玄通始终不为所动。
既然硬的不行,刘黑闼打算使用“糖衣炮弹”。李玄通被俘以后,他从前的故吏,带着酒肉,前来看望他,李玄通说道:“诸君哀吾幽辱,幸以酒肉来相开慰,当为诸君一醉。”于是,李玄通便与众人把酒言欢。
酒酣耳热之时,李玄通突然对看守说,我想要舞剑,能否借佩刀一用?看守见他情绪不错,便没有多想,将佩刀递给了他。然后,李玄通以刀为剑,和着音乐舞了起来。一曲终了,李玄通长叹一声,悲情地说:
大丈夫守国厚恩,镇抚方面,不能保全所守,亦何面目视息世间哉! (《资治通鉴》
说完,李玄通引刀而刺,剖腹自戕,壮烈殉国。李玄通被俘之后,宁死不降,自杀明志的事迹,传到李渊耳中,唐高祖大受感动,当众为他流泪。为了表彰李玄通的壮举,唐高祖下旨,拜李玄通之子李伏护为大将。
自从饶阳大败后,唐朝连失瀛、观、定三州,兵马损伤,将领阵亡。而刘黑闼的叛军,势力却是越发壮大,渐成燎原之势。更要命的是,刘黑闼此时,又和另一股割据势力联手了,他就是——高开道。
与徐圆朗一样,高开道也是隋末割据军阀之一,此人阴险狡诈,心狠手辣。他在突厥的支持下,不断袭扰罗艺的幽州驻地。先前,罗艺兵败饶阳,返回幽州后,高开道便想捅罗艺一刀。
正好这个时候,幽州爆发了严重的饥荒。高开道认为机会来了,便假意给幽州百姓“开绿灯”,声称只要罗艺派人前来,就给幽州资助粮食。罗艺大喜过望,信以为真,立即发民三千人,车数百乘,驴马千余匹,来到高开道的地界,准备领粮。结果,罗艺中计了,高开道将罗艺的百姓、车辆、牲畜,全部扣押。
而后,高开道复称燕王,北连突厥,向南与刘黑闼结盟。紧接着,高开道率军攻打易州,久攻不克,一番烧杀劫掠,扬长而去。没有想到,高开道再次打起了罗艺的主意。他派遣部将谢稜,诈降于罗艺,请求罗艺派兵接应。罗艺真的派出部队,行至怀戎,被谢稜伏击,伤亡巨大。
罗艺经过两次重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出兵协助唐军,抵御刘黑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开道勾连突厥,袭扰幽州,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住了罗艺,使其不能南下出兵,帮助唐军,算是帮了刘黑闼一个大忙。
到目前为止,形势对唐朝愈发不利。这个时候,唐高祖李渊派出了第二支唐军主力,前往河北。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李渊任命李世勣为行军大总管,武卫将军张士贵为其副将,领兵两万,进驻宗城。宗城此地,距离刘黑闼的大本营贝州,近在咫尺。刘黑闼听说后,立即率军从定州出发,向南增援贝州。
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初三,刘黑闼攻陷冀州,冀州刺史麹稜被杀。此时的河北,陷入了一片混乱。自饶阳之战,刘黑闼大破李神通主力后,移书赵、魏,各地的窦建德旧部,纷纷杀害唐朝官员,响应刘黑闼。
冀州失守后,唐高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仅凭李世勣带领的两万唐军,肯定收拾不了刘黑闼的叛军。为了加大平叛的胜算,只有继续向河北增兵。十二月初八,唐高祖派遣时任右屯卫大将军的义安王李孝常,率军讨伐刘黑闼。可是,还没等李孝常赶到前线,就传来了李世勣全军覆没的消息。
怎么回事呢?当初,李渊派遣李世勣、张士贵二人,率领两万唐军,驻兵宗城,抵御叛军。到达宗城之后,李世勣屯扎外城,张士贵留守内城。出于万无一失的考虑,李世勣当即派遣五百骑兵,打探敌情。结果,刘黑闼的数万大军,居然已经抵达南宫县,逼近宗城,情势危急。
见到这种情况,李世勣来不及通知副将张士贵,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弃守宗城,往洺州方向撤退。也许有人会产生疑惑,李世勣一代名将,身经百战,面对刘黑闼大兵压境,私自丢下副将张士贵,弃城而逃,这也不像他的风格。对此,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世勣名将,必不至如革命(《隋季革命记》)记所云,但力不能拒而弃城耳。
按照司马光的解释,李世勣估计是觉得,自己手中的兵力,过于单薄,无法阻挡刘黑闼的进攻,所以才被迫弃城,撤往洺州,打算整合兵力,抵挡叛军。由此可见,李世勣退保洺州,绝非畏战胆怯,而是保存实力,以图进取。
李世勣一撤,单靠张士贵手上的兵力,岂是刘黑闼的对手。没有办法,张士贵只得从宗城突围,逃往相州。张士贵败退之后,刘黑闼挥兵一路猛追,追击李世勣部。终于,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十二日,刘黑闼追上了李世勣所部。由于李世勣在撤退途中,无法进行抵抗,唐军大败,阵亡五千步卒,李世勣仅以身免,突围逃走。
两天之后,十二月十四日,刘黑闼叛军主力,直逼洺州。当时,洺州城内的许多土豪,纷纷翻墙而出,与刘黑闼里应外合。因为有了内应,刘黑闼没有费什么大的力气,轻而易举地占领洺州。
洺州是唐王朝统治河北的中心,也是曾经夏国的都城。刘黑闼叛乱之初,唐高祖李渊下诏,在洺州设置山东道行台。刘黑闼攻入洺州之前,于洺州城东南筑起祭坛,祭祀窦建德,然后大摇大摆地进入洺州。
拿下洺州,刘黑闼基本动摇了李唐在河北的根基。此后十天,刘黑闼乘胜出击,一举攻克相州,俘虏相州刺史房晃,武卫将军张士贵溃围而走。紧接着,刘黑闼再次向南用兵,攻取黎、卫二州。至此,仅仅才半年的时间,刘黑闼的叛军势力,铁蹄席卷河北,占领了原先窦建德的全部夏国旧境。
并且,刘黑闼席卷河北,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空前胜利;同时,也在外交方面,打开了新的局面。刘黑闼攻略河北期间,与突厥取得了联系,获得了突厥人的支持,增强了反唐的军事实力。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突厥势力开始逐渐向中原渗透,扶植多个割据政权,保障其在中原内地的利益。事实上,隋末唐初的许多割据群雄,李轨、薛氏父子、刘武周、宋金刚、梁师都、窦建德等,都与突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占领夏国旧境之后,刘黑闼派出使节,前往突厥,缔结盟约,希望得到突厥相助。看到刘黑闼主动伸出的“友谊之手”,颉利可汗大喜,立刻派遣大将俟斤宋邪那,率领一支突厥胡骑,与刘黑闼会合,配合河北叛军。
河北几乎大部分地区,落入刘黑闼之手。唐朝的右武卫将军秦武通、洺州刺史陈君宾、永宁令程名振等军政要员,相继从河北逃归长安。整个河北地区,陷入了战火的深渊。自建国以来,李唐王朝遭遇了统一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军事挫折。好不容易拿下的河北地区,面临着全面失守的危险。
本来,唐朝经过十个月的洛阳之战,破郑灭夏,攻克洛阳,最终一举荡平了王世充的郑政权、窦建德的夏政权,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这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不料,却偏偏遇上了刘黑闼叛乱。
由于唐王朝对窦建德旧部处置不当,加上对叛乱估计不足,导致唐军在河北战场屡遭败绩,不仅连失数州,损兵折将,还让刘黑闼的反叛势力,越发壮大。到最后,造成的局面是,河北全境皆反,形势日益严峻。
对于日趋恶化、失控的河北乱局,唐高祖李渊一筹莫展,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作为大唐皇帝,李渊清楚,如果河北叛乱再不平息下去,势必会震动中原。一旦叛乱继续扩大,唐朝失去的不单单是河北,还有整个中原。到头来,李唐攻克洛阳所带来的巨大胜利,必将前功尽弃。
到了这个时候,为了保卫统一中原的胜利果实,唐高祖决定,使出手中的一张王牌,——秦王李世民。众所周知,秦王李世民是威震四海,所向无敌的战神。大唐的半壁江山,全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唐王朝每一次重要的统一战役,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并力克强敌,取得最终的完胜。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不都是李世民的手下败将吗?在隋末群雄眼中,秦王李世民,就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起初,河北叛乱刚开始的时候,唐高祖并没有让李世民率军出征,讨伐刘黑闼叛军。那是因为,李渊错误地认为,河北只是叛乱而已,应该很快就会平定,不需要李世民出马。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河北的局势越来越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值此危急时刻,必须要由李世民亲自领兵,力挽狂澜,平定河北叛乱。
想好以后,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十五日,唐高祖李渊下令,命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率领唐军,挂帅出征,讨伐刘黑闼。当然,齐王李元吉只是挂了个名而已,负责跟随二哥李世民出征。因此,唐军真正的主帅,不是别人,正是身为唐王朝最高军事领袖,加封“天策上将”的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于他而言,平定一个刘黑闼叛乱,无异于牛刀小试,根本不在话下。可是,李世民所要面临的河北战场,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烽烟四起的烂摊子。刘黑闼兵势强盛,唐军连战连败,士气低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能否带领唐军将士,克服困难,打败刘黑闼叛军,扭转河北败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