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气呵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走前那句话,是在提醒自己走错了路?

    应该注重表达墨竹的枯劲根骨,而非水润多情,白描线条没错,可应该去学吴道子,而非曹仲达?

    林涛抱着画,一直坐到了公交车的终点站都没有下车。

    他皱着眉头,回味琢磨曹轩在饭桌上的那一提一画,这么事后回想,越想越觉得羚羊挂角,禅味十足。

    有点懂了,又没太懂了。

    琢磨着琢磨着。

    满肚子的怨气,已经变成了满心的惊叹,他越发觉得那轻描淡写的两笔,回味无穷,就是他所苦苦追寻的感觉。

    到了一定的绘画水平,想要明确未来的道路,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啊?

    曹轩在《墨竹图》上所点的那四处,同样一针见血,分别恰好是自己气息不畅,用笔不够连贯的地方。

    而那演示的笔法……一条康庄大道铺在身前。

    只恨自己当时没认真多留心,后悔的想要扇自己两个耳光。

    售票员望着车上这仅剩的一位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微笑的乘客,半天确定这家伙不咬人后,才提醒对方都到终点站了。

    林涛二话不说,就买了张车票,坐了回去。

    当天晚上就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在曹老的宅子前站了一个晚上。

    他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操,这老东……先生也太牛逼了。这么神,我一定得跟他学两手啊,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后来。

    林涛终于拜入曹老门下以后,有两年的时间,吃住都在曹老的家里。什么也不画,什么也不练。

    只画最简单的竹节脉络。

    只练最为朴实的白描线条。

    每练一幅,曹轩就用笔勾出线条的气息不畅之所在,打回去重画,开始是只有最基础的长短直线,圆线,螺旋线,波纹线。

    两个月后,开始在行笔间加入力量,转折,顿挫,强调线条的弹性和韧劲。

    力图做到笔顿神不顿,形散气不散。

    四个月后,练习笔间平扫出现的飞白和疏密的变化。

    半年以后开始画单支竹子的躯干。

    十个月后开始加入枝叶和竹林。

    ……

    那是林涛教授一生中学画最苦的两年,也是他一生之中,学画进步幅度最大的两年时间。

    林教授告诉顾为经,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书画启蒙。

    好似一个井底的青蛙,第一次跳出枯井重新认识世界,又像是一个混沌无知的婴儿转世投胎。

    拜师从来如认父,学艺本就似投胎。

    两年以前,林涛走入老师的宅子前,他只是一个触摸到“大家气象”就自得自满,心比天高的无知青年。

    竹影摇曳间,他悄然成长。

    两年以后,当林涛画完了不下三千根涛涛竹海,把所有的缺点和毛躁都细细的打磨一遍以后,他行笔落笔间,已然成为有了真正名家法度的国画大师。

    足足拜师二十个月以后。

    曹老才收下了林涛第一幅竹画,没有让保姆像往日一样销毁而是挂于墙上。

    “气息凝聚,竹根深扎入纸,笔法一气呵成,终于有点意思,可堪一玩了。”曹轩如此点评。

    “一气呵成?”

    顾为经想着林涛教授的学画故事。

    有点出神。

    他在做水彩平涂的练习的时候,也不自觉下意识的将手中笔刷填色的节奏对应上自身的呼吸节奏。

    呼,吸,呼,吸……

    提笔,落笔,提笔,落笔……

    顾为经自己都没注意到,他涂着涂着间,手逐渐变的越来越稳,笔触间不受控的颤抖和斑驳也逐渐变少。

    不是他受到了水彩之神的偏爱。

    而是顾为经误打误撞的逐渐发现,虽然笔法、底材,颜料都不尽相同。

    可其实……

    水彩和水墨中国画,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除了画水墨国画时,不需要特地将纸张倾斜,吸水能力极强的宣纸自身就能直接完成颜料渲染的步骤,以及国画的画法潇洒写意,水彩的画法轻薄写实之外。

    分别诞生在欧、亚大陆上的两种传统画法。

    冥冥间有着某种殊途同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