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兵马,踏上了出征草原之旅。
有了张周先前的胜利,这次朱祐樘领兵出征就显得很轻松了,除了要打扫战场之外,再就是彰显自己身为老朱家子孙的荣光,把曾经朱棣未完成的事业去完成,回去再被史官大书特书,如此就成就了自己在文治之外的武功成就。
“谢先生。”
朱祐樘骑在马上,望着同样在马上的谢迁,“你能随朕进草原,朕心怀感触,以你病躯尚且不畏惧危险,朕又怎能退缩?朕有一事要与你商议,你看封秉宽为定阳郡王,你意下如何?”
谢迁急忙道:“陛下,大明皇室之外,不得封王爵,就算要封,也只能追封。”
朱祐樘道:“平草原如此大的功劳,任何人都不能与之相媲美,朕封他郡王又有何不可?”
“不可。”谢迁态度似乎很坚决,“除非他有朱姓血统,否则的话……”
这层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你要问我行不行,我一定回答你不行。
但也是有办法的,比如说你赐给张周国姓,以后他就叫朱周,你收他当干儿子,或者是认他当干兄弟,再封他王爵,那就等于是有了一定的退让,到时就算朝中有人反对,也反对不来。
朱祐樘摇头道:“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赐给姓氏呢?秉宽做了这么多,若朕只是给他个国公,那他与那些勋臣还有什么区别?朕问你,难道真就没旁的办法了?”
谢迁摇摇头,显得很无奈道:“陛下,一旦大开封爵之路,以后再遇到相同的事,就将无法逆转,到时会有更多的人想去受封,任何的近臣都会想方设法得到他们想要的爵位,到时朝廷就会生乱。”
朱祐樘道:“你是说,以后也会有人跟秉宽一样,随随便便就能平了草原,取得如此大的功劳?”
谢迁道:“陛下,当年开国功臣的功劳是否很大?最后他们不也只是国公,死后才能追封为王吗?”
这话倒是把朱祐樘给说动了。
他一边彰显出自己是朱家的优良子孙,却在祖宗法统的问题上没有维持原则,就等于是违背了祖制,就会让他的功劳打折扣。
“按照现在的行程,再有个三两日,就能与秉宽会面。”
朱祐樘叹道,“朕实在想不到,若是见到他,朕应该说要赐给他什么!朕能想到的,在朕看来,都不足以彰显他的功劳,除了这个可有可无的郡王爵位,朕也想不到别的。”
谢迁道:“那不如,就让臣去与他说,让他自己想到什么,自己来提。”
朱祐樘摇头道:“以秉宽的谨慎,他是不会冒然提出过分的请求,他会考虑朕的处境,是朕觉得对不起他。只带三千兵马,就取得如此的成就,朕也实在想不到……他到底经历过什么,为了大明,他甘愿以自己为饵,这样的气度,自古就未曾有人有过。”
越说越激动。
当皇帝的,就差给自己的臣子跪下,去感谢他的功劳和成就。
谢迁道:“陛下,那一切都是臣子该为的事情。”
……
……
西北的捷报,如期传到了京师。
跟以往是直接传到宫里,或是朝廷的衙门不同,这次皇帝有意将捷报告知于京师的百姓,所以捷报也伴随着京师的邸报,在一日之间,就传到街知巷闻。
当大明百姓得知皇帝御驾亲征,在张周以先锋官的情况下,歼灭鞑靼数十万兵马,并将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生擒,且令鞑靼四分五裂时,京师上下一片欢腾。
百姓自发走出家门,到街路上弹冠相庆,酒肆把上好的酒水贡献出来,百姓也在自家宴请宾客,就连顺天府都安排了人在各处张贴榜文去彰显功劳,甚至还以酒肉等招呼全城的百姓。
各地的商贾也是自发行动起来,大批的物资被调运到京,只是为了这场自发组织的庆贺活动。
这一天的李东阳,乘坐官轿回府,路上却被太多的人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