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们的互相辨论也多了起来,原本平静的含元殿中犹如沸腾的开水一般热闹,这个新鲜事儿颇让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欣喜不已。
但凡当皇帝的,没有一个希望下面的大臣们抱成一团的,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越是不齐心皇帝越高兴。本来朝中裴光庭一支坐大皇帝就已经感觉到有些威胁了,便提拨了譬如张九龄、张说、宇文融等人为相,为的就是这些人刚直不阿,能与裴光庭相抗衡,使朝政大权不至于被一人所独揽。
张九龄今天也是豁出去了,原本性格较为谦让的他并不太多的参与朝野党争的,但是今天却忍不住开口声援太子李瑛了。裴光庭仪仗武惠妃的权势在朝中呼风唤雨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张九龄贵为宰相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可是让张九龄感到奇怪的是今天皇帝一说要议事,裴光庭马上就有新的提案,而且很对皇帝的味口,这未免也太巧合了,明显是有备而来。若是真的依照他的主张来做,以他任用私人的性格,那么以后朝中将没有能与他对峙的力量,即使太子殿下执掌东宫也未必能与之抗衡,这显然不是国家之福,也不符合张九龄一贯坚持的主张。
最关键的信心是来自于这次平定安南战役的成功,让张九龄看到了大唐未来的良好期望,也让他对太子李瑛的政治头脑拥有足够的信心,以李瑛殿下所展示出来的手段来看,荣登大宝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在官场上混,不投点政治资本在以后是很难立足的,张九龄还不屑于混迹于后妃党中,更何况锦上添花又怎比得上雪中送炭?
最后就是他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因为他是岭南人,哪个做官的不想告老后能够衣锦还乡?若是仿照李瑛的设想,将来安南都护府正式成为大唐内地,那么岭南也就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也不会像现在那样只有被流放或贬谪的官员才上那里去。地理位置变好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口,搬迁的人口多了,瘴气自然会减少,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岭南地区最后会变得越来越好,变成第二个江南,这也算多少为家乡父老做点贡献吧。
这边厢张九龄刚刚提出意见,那.边的裴光庭就站不住了,张九龄是当朝宰相,在中间派的官员里拥有相当大的号召力,若是被他用大道理占得了先机,只怕朝中还不知有多少大臣要转投李瑛帐下,这显然不是武惠妃旗下头号人物所能接受的,于是他亲自站出来反驳他,当然,也只有他够这个分量与当朝宰相唱对台戏。
皇帝很配合的同意了裴光庭.的要求,他与张九龄都是辅佐朝政的好手,而且也不站在同一战壕中,正是皇帝心中合适的搭档,他们之间的分岐只有他们自己辩论去。
“皇上,各位同僚,张大人的话乍听起来,好像确实很.有道理,可是真正实施起来的可能性却不高。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现在朝廷除了对安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